首页 理论教育 从《尚书·禹贡》和《史记·秦本纪》中探讨

从《尚书·禹贡》和《史记·秦本纪》中探讨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和夷见于《尚书·禹贡》:“蔡、蒙旅平,和夷厎绩。”由于先秦大渡河以西、以南族类以羌族为多,故和夷的族系当与羌族有关。《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惠文王十四年,“丹、犁臣蜀”,秦武王元年“伐义渠、丹、犁”。唐姚州治今云南姚安北,辖姚安、大姚等地,应是丹、犁南迁所至。战国时丹、犁则在汉之沈犁郡内。沈犁郡之名,即来源于丹、犁二戎。沈犁郡大多为羌族,看来丹、犁也都是羌族的分支。

从《尚书·禹贡》和《史记·秦本纪》中探讨

和夷见于《尚书·禹贡》:“蔡、蒙旅平,和夷厎绩。”厎,致也。和夷,据《水经·桓水注》引郑康成曰:“和夷,水上夷所居之地也。和读曰桓,《地理志》曰‘桓水出蜀郡蜀山西南,行羌中’者也。”桓水,《禹贡》云:“西倾因桓是来”。马融曰:“治西倾山,因桓水是来,言无他道也。”以桓为水名[76]。西倾山的桓水,为今白龙江,东南流至甘肃文县东与白水江合,再东南流注嘉陵江。至于岷江称桓,则不是指岷江正流,因岷江正流从不称桓,而应指其下游的支流大渡河。大渡河古称“渽水”, “出徼外,南至南安,东入江(按:指岷江)”[77],《说文》和《水经·江水注》作“涐水”。涐、和音近相通,和读桓,故知涐水即桓水。宋毛晃《禹贡指南》注曰:“和夷,西南夷也。”清胡渭《禹贡锥指》注称:“和夷,涐水南之夷也。”由此可见,和夷是先秦时期分布在今大渡河以南的族类。由于先秦大渡河以西、以南族类以羌族为多,故和夷的族系当与羌族有关。

丹、犁为两族。《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惠文王十四年,“丹、犁臣蜀”,秦武王元年“伐义渠、丹、犁”。丹、犁, 《正义》曰:“二戎号也,臣伏于蜀……在蜀西南姚府管内,本西南夷,战国时蜀、滇国,唐初置犁州、丹州也。”唐姚州治今云南姚安北,辖姚安、大姚等地,应是丹、犁南迁所至。战国时丹、犁则在汉之沈犁郡内。沈,读为丹[78],犁、黎形近音通。沈犁郡之名,即来源于丹、犁二戎。沈犁郡大多为羌族,看来丹、犁也都是羌族的分支。他们南迁至云南,年代和方向都与羌族的南迁一致。(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