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邛都:邛人历史与文化,百濮民族系统

邛都:邛人历史与文化,百濮民族系统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邛都即邛人,汉人又称之为邛都夷。《史记·西南夷列传》将邛都与滇、夜郎划为同一族系,《华阳国志·南中志》称夜郎为“濮夷”,称滇为“滇濮”,可知与之同类的邛都也是濮系。其年代上起商代,下迄西汉,其空间、时间都与邛都的活动相吻合,表明邛都确属百濮民族系统。《史记·西南夷列传》说“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说明邛都的国家组织形态超乎其他部落君长之上。邛都与蜀的交通路线,在商周时代即已开通。

邛都:邛人历史与文化,百濮民族系统

邛都即邛人,汉人又称之为邛都夷。《汉书·邛都夷传》记载:

邛都夷者,武帝所开,以为邛都县。无几而地陷为汙泽,因名为邛池(今西昌邛海),南人以为邛河。后复反叛。元鼎六年,汉兵自越巂水伐之,以为越巂郡。

图11-1 四川宜宾的悬棺葬

汉代越巂郡,大体上就是先秦时代邛都夷的集中分布地区,主要包括今凉山州的西昌、德昌、米易、会理、会东、宁南、普格、冕宁、喜德、越西、甘洛、峨边等县、市,以今西昌市为中心。

邛都夷还向北深入到大渡河之东、之北。《续汉书·郡国志》刘昭注引《华阳国志》记载:“邛崃山本名邛莋,故邛人、莋人界也。”又引之说:“邛人自蜀入,度此山,甚险难。南人毒之,故名邛崃。”此处邛崃山,即今大相岭,汉源之北,雅安之南。邛崃山既为邛人、莋(笮)人界,则邛人向北分布直抵汉源以北。《华阳国志·蜀志》“临邛县”下载:“本有邛民,秦始皇徙上郡民实之。”秦汉临邛县辖今邛崃、蒲江大邑诸县地,这些地区当是入蜀邛人的聚居及与蜀人的错居之地。

邛人属百濮民族系统。《史记·西南夷列传》将邛都与滇、夜郎划为同一族系,《华阳国志·南中志》称夜郎为“濮夷”,称滇为“滇濮”,可知与之同类的邛都也是濮系。《华阳国志·蜀志》“越巂郡”下载:“会无县(今会理县)……故濮人邑也。今有濮人冢,冢不闭户,其穴多有碧珠,人不可取,取之不祥。”直接说明为濮人居地。所谓“濮人冢”,实即今天考古学上的大石墓。这种墓用大石砌墓室,顶部覆以大石,酷似石头房屋,当地彝族称为“濮苏”“乌乌”的住房。“濮苏”意为濮人,“乌乌”意为另一种民族。“濮苏”“乌乌”即濮人墓冢,此即文献所称的“濮人冢”[31]。大石墓的分布,集中在安宁河流域[32],即汉代越巂郡地。其年代上起商代,下迄西汉,其空间、时间都与邛都的活动相吻合,表明邛都确属百濮民族系统。

图11-2 安宁河流域大石墓(www.xing528.com)

邛都是川西南古老的土著民族。上引《华阳国志》说会无县是“故濮人邑”,“邛崃山本名邛莋”,临邛县“本有邛民”,都是言其本来如此,即言邛人是当地的原住民。考古资料说明,早在春秋时代,濮人冢(大石墓)即已在今西昌地区出现[33],表明邛人在春秋时代就已定居于此。再从川西南大石墓的文化内涵分析,其墓室基本形制和所出陶器,均上承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礼州遗址而来,表明大石墓的起源同当地新石器文化有直接关系[34]

邛人社会经济以农耕为主, 《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邛都“魋结,耕田,有邑聚”, 《后汉书·西南夷传》记载邛人“其土地平原,有稻田”,都明确指出邛人是农耕民族。手工业方面,从考古资料可见,东周时代大石墓内多出陶器、石器,无金属器,至春秋中叶始有青铜器,主要是环、镯、削、剑、箭镞等小件制品,表明已步入青铜时代。春秋中至战国中叶,出土青铜器较多,并出土手镯、发饰等银器。战国晚期以后,出现小件铁器,初步进入铁器时代

邛人 “椎结左衽”[35],民风 “俗多游荡,而喜讴歌,略与牂柯相类”[36]。所说与牂柯相类,即指《后汉书·夜郎传》所说“俗好巫鬼禁忌,寡畜生,又无蚕桑”。俗好巫鬼,也正是濮系民族的普遍习尚,四川盆地东部、鄂西南、云南皆如是。邛人亦尚武,民风彪悍。春秋战国时代的大石墓内多出青铜短刀,极少长兵器,表明邛人勇于近战。《后汉书·邛都夷传》又说邛人“豪帅放纵,难得制御”,显现出桀骜不驯的气质和风貌。

图11-3 安宁河流域大石墓分布图

邛人在两周之际初步进入早期国家阶段,青铜时代的到来便是一个明证。《史记·西南夷列传》说“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说明邛都的国家组织形态超乎其他部落君长之上。但邛人内部还保有部落组织。《华阳国志·蜀志》说:“邛之初有七部,后为七部营军。”“七部”即七个部落,军事力量也以七部为编制单位,表明血缘纽带仍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

邛都与蜀的交通路线,在商周时代即已开通。《华阳国志·蜀志》说杜宇以“南中为园苑”,即以其为附庸[37]。既如此,则交通亦应畅达。在以蜀为起点的南方丝绸之路上,邛都是滇蜀道西段(牦牛道)的中点,北连青衣(今雅安)通蜀,南跨泸水(金沙江)入滇,地位显要。尤与金沙江以南的滇、昆明族的交通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华阳国志·蜀志》“会无县”下记载:“路通宁州,渡泸得堂狼县。”堂狼为今云南会泽、巧家等县地,属滇。《蜀志》又载:“(三缝县)道通宁州,渡泸得蜻蛉县。”蜻蛉县为今云南大姚,西临洱海昆明族之地。商周时代蜀王蚕丛国破,“子孙居姚、巂等处”[38],唐姚州为今云南大姚,巂州为今四川西昌,蚕丛子孙即沿牦牛道至西昌,其中一部分再由西昌至会理,渡金沙江入云南,抵大姚及姚安。战国末开明王子安阳王亦由此道入滇,再沿礼社江、元江而下,入航红河而抵越南。从西昌南下的这两条线路,都对古代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南亚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也对西南各族与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探其原始,邛人功莫大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