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川通史.卷一:先秦时期的巴国商业繁荣

四川通史.卷一:先秦时期的巴国商业繁荣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献资料中,直接记载巴国商业的材料相当贫乏。巴地所出4颗,形制、纹饰同于西亚早期的同类产品,当是从蜀商手中交换而来。巴县冬笋坝、广元宝轮院和涪陵小田溪墓葬中,均出土桥形币,是巴、蜀商品贸易关系的重要证据,同时表明巴国也有发达的商业,市场相当繁荣。

四川通史.卷一:先秦时期的巴国商业繁荣

文献资料中,直接记载巴国商业的材料相当贫乏。《华阳国志·巴志》在巴子五都之下紧接着记载:“又立市于龟亭北岸,今新市里是也。”《水经·江水注》记载:“江水又东,左迳新市里南。常璩曰:巴旧立市于江上,今新市里是也。”邓少琴先生考证其地在今重庆小南海[24]。巴在龟亭所立市,当为官市,是巴国的中心市场,故大书特书。除此而外的市和一般民众互通有无所形成的市,则于史无征。

按《左传》桓公九年记载巴子使韩服东聘邓, “邓南鄙鄾人攻而夺之币”。币是布帛之类,是春秋列国往来聘享的主要礼品。巴既与邻国有聘享关系,推想商品贸易关系也不可能没有。比如巴国青铜器的铜料来源,就可能仰给于楚。而楚地富产铜,在西周春秋时代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无论周王室还是诸夏之国,其青铜矿料多来自楚,巴亦不可能例外

战国时代巴国的外销商品以丹砂为大宗。《史记·货殖列传》说巴寡妇清的先世“擅其利数世”,实即为销售而生产,世代以此牟利,这当然至少要追溯到战国时代。巴地之丹砂既名闻海内,当然也是以其大量出口为前提的。

考古发掘中,1954年在巴县冬笋坝船棺葬中发现2颗蚀花琉璃珠[25],纹饰与西亚伊拉克出土的略同,而年代比伊拉克晚。1978年在重庆南岸区出土2颗蚀花琉璃珠[26],四川青川郝家坪13号战国墓也出土2颗蚀花琉璃珠[27],形制近于早期的蚀花琉璃珠,年代可早到公元前8世纪初。蚀花琉璃珠,俗称“蜻蜓眼”,原是印度河流域文明和西亚文明的产品,早年贸易于蜀。巴地所出4颗,形制、纹饰同于西亚早期的同类产品,当是从蜀商手中交换而来。

图9-15 蚀花石珠图案(www.xing528.com)

由于商品贸易的发展,战国时代巴与蜀之间有大量贸易,因而蜀之桥形铜币也在巴地流通。巴县冬笋坝、广元宝轮院和涪陵小田溪墓葬中,均出土桥形币,是巴、蜀商品贸易关系的重要证据,同时表明巴国也有发达的商业,市场相当繁荣。由于涪陵小田溪墓主为巴国上层人物,冬笋坝和宝轮院船棺葬的墓主却并非巴国显宦,而是士阶层,所以两处墓地出土的桥形币也就说明,无论巴国的核心统治集团还是下级士阶层,都普遍加入了商品贸易的行列,可见桥形币已成为巴国社会所通用货币。这就从一个重要侧面表明了巴国有着比较发达的商业的事实。

图9-13 重庆市南岸区出土的蜻蜓眼琉璃珠

图9-14 四川青川县郝家坪第13号战国墓出土的蜻蜓眼展开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