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人的神话分为自然神话和社会神话两大类。自然神话中常见的主题有比翼鸟、窫窳、白虎、踩踢、双双、天犬、卤狗等,见于《逸周书》、《山海经》、《韩诗外传》、《华阳国志》、《后汉书》等古籍,这里不拟深述。巴人的社会神话,主要有英雄神话、起源神话、神女传说以及巫医传说等等。
在巴人的英雄神话中,以清江流域廪君的传奇最为著名。廪君从夷水至盐阳,盐水神女愿留共居,廪君不许。于是盐神每夜辄来取宿,早即化为虫,与诸虫群飞,掩蔽日光,天地晦冥,一连十余日。廪君伺其便,射而杀之,天乃开明[9]。盐水神女是居于清江流域的土著母系部落的首领。这则神话实际反映了廪君对清江土著部落的征服战争。
大禹治水是四川盆地东部巴人的英雄神话,起源甚古。《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大禹娶于涂山,其地为“今江州涂山是也”,至东晋时“帝禹之庙铭存焉”。《水经·江水注》引《华阳国志·巴志》此说,谓江州“江水北岸有涂山,南有夏禹庙、涂君祠,庙铭存焉”,又说常璩、庾仲雍“并言禹娶于此”,但依《左传》等先秦古籍及群书所记,“咸言禹娶在寿春当涂,不当在此也”。根据先秦史学界多年的研究成果,禹娶涂山应在寿春当涂,而不在江州涂山。根据新出土的东汉熹平二年(173年)景云碑铭文看[10],江州的帝禹庙和涂君祠,可能与东汉所传大禹后代帝杼“帷屋甲帐”、巡狩回蜀途经江州时所建有关。据此,大禹在江州治水的传说,以及江州帝禹庙和涂君祠的来源等,都是十分古远的。
起源神话方面,最重要的有“太暤起源说”和“丹山之巴说”。前者是巴与东方民族交流的产物,后者则形成于当地。
巴地文化自古充满神秘色彩。《山海经·海内南经》记载:
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乃执之,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西。丹山在丹阳南,丹阳,巴[居]属也。
“司神于巴”,是主管巴地诸神。巴地诸神众多,既有男神、女神,又有动物神、山神。诸多神灵,需要人间的巫师进行上下交通,于是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便应运而生,降居“灵山”,从此升降,交游人神[11]。灵山即是巫山。《说文·玉部》:“灵,巫也,以玉事神。”江汉之间楚人谓巫为灵[12],巫、巴之间的巫山、巫师、神灵,正是其语源上的字根所在。灵山,原指巫山山脉一段,在嘉陵江流域阆中之东,为巴人中的板楯蛮(人)累世所居之地,又称“仙穴山”[13]。由此亦可看出,四川盆地东部及长江三峡一带的神秘巫风,乃是兴起于巴地,而后顺江东下,东出三峡,滥觞于江汉之间的。
在夔峡、巫峡之地,有许多关于神女的传说,而为楚之屈宋文学所取材。屈原《离骚》中的“女媭婵媛”,即取材于此。盛传于世的《楚辞》,亦多取材于巴山巫峡之间绮丽迷幻的巫文化。《水经·江水注》引袁说:“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喻令自宽,全乡人冀其见从,因名秭归。”秭归以西便是巫山,而秭归古为巴地,屈赋中之所以随处流溢着巫文化的神奇色彩,巴人的巫文化当是其来源之一。宋玉赋中的一些篇章,也由于巴地巫文化的吸引,而流露出对“巫山之女,高唐之姬”的无限思慕之情,当非偶然。
巫山,相传是“帝女所居”,有著名的瑶姬传说。古人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台”[14],即指此。此“巫山之女,高唐之姬”[15],屡见于宋玉赋中。《文选·宋玉〈高唐赋〉》述此如下:(www.xing528.com)
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崒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宋玉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忽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为朝云。”
这一优美传说还见于《文选·宋玉〈神女赋序〉》、《襄阳耆旧传》,《集仙录》等诸多文献。瑶姬又被传为“云华夫人”。据《入蜀记》卷6:
(巫山)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真人)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唱,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至今巫山十二峰中的神女峰,每逢晴空万里,即可见其峰巅,犹如一亭亭玉立的美丽淑女。这些传说形成于巴地,流布于楚国,渲染于华夏,不能不说是古代巴人对中国神话传说的一大贡献。
图10-4 巫山神女峰
巴地有如此丰富的神女传说,且与封建时代的烈女贞妇全然无关,这一现象很可注意。其基本内容,不是愿留共居,朝化为虫(盐水神女),就是自荐枕席,朝云暮雨(巫山神女),它们既反映了峡江巴地母系社会长期存在的历史,又与其他地区以男性人物为中心的英雄神话有着重要区别,真可谓千古绝唱,实乃上古风流的典型。
关于巫医神话,《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日月所入。有灵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海内西经》亦载:“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 《水经·涑水注》引郭璞注曰:“言群巫上下灵山,采药往来也。” 《艺林伐山》卷4:“巫山者,巫咸以鸿术为帝尧名师,生为上公,死为贵神,封于斯山,因此名之,见郭璞《巫山赋》。”巫医的各种传说,反映了巴地原始医学和药物学的兴盛发达。这应当是我国有关中医起源的诸种传说之一,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