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维堂:大匠高手在民间

张维堂:大匠高手在民间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0岁后,张维堂收徒授业,传其技艺。各寺院主持庙董,纷纷邀请维堂领工予以修复。隍庙卯时楼局部改修后,比原貌宽大秀美,深受市民称赞。经过几昼夜的深思熟虑,乐楼整体挪移方案在张维堂的脑海中形成。施工之日,张维堂在20多根支柱旁安排了操作人员。匠人们喜笑颜开,互相庆贺,张维堂吐出一口长气,背上的冷汗早已湿透了汗褟。

张维堂:大匠高手在民间

张维堂(1878—1944),静宁八里乡照世坡人。父张鸿德,因曾主修静宁州衙门前照壁,以其造型新颖、美观大方而闻名。张维堂幼年家境贫穷,未进学馆,即随父学习木工技艺,精益求精,多有创新。30岁后,张维堂收徒授业,传其技艺。州人传说,最能显示其大匠水平的代表作有二:一是修复城隍庙卯时楼,一是整体挪移隍庙乐楼。1920年海原大地震后,县城房舍,损毁严重,受损建筑,亟待修复。各寺院主持庙董,纷纷邀请维堂领工予以修复。张维堂带领他的施工团队,不辞辛苦,夜以继日,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城隍庙卯时楼及卷棚、文庙四合院两庑、文屏山大殿等大型建筑的修整改建任务。隍庙卯时楼局部改修后,比原貌宽大秀美,深受市民称赞。卯时楼,位于隍庙中轴线的中点,是一座由卷棚顶的敞轩和攒尖顶的六角亭组成的“勾连”结构,意为城隍每日“点卯”(古时官署人员于卯时到职应事,主官点名,叫作“应卯”“点卯”)之所。庙会时从后寝宫请出隍爷“行像”供于卯时楼内,观戏酬神。平日州人在内或拼棋角胜,或清唱聊天,是休闲娱乐的极佳去处。改修竣工的卯时楼,面貌一新。建于石砌高台之上的小轩凉亭,四面来风,开阔敞亮。窗棂雕刻精致,窗纱由静宁名家赵西岩绘以山水写意,翎毛花卉,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民国二十五年(1936),城隍庙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整修,工程主持人仍由张维堂担任。此次整修技术难度最大的是乐楼的整体前移,前移涉及复杂的力学原理,一无机械,二无成功的前例可资借鉴,全凭主持者的经验与感觉指挥施工,稍有不慎,柱断梁折,后果不堪设想!经过几昼夜的深思熟虑,乐楼整体挪移方案在张维堂的脑海中形成。施工之日,张维堂在20多根支柱旁安排了操作人员。张维堂红旗一挥“发牮”,匠人们同时用撬杠撬起明柱,底端放上滚木。一切就绪,随着“一二——一二”的发号,众人同时使撬,滚木滚动,带动整个乐楼前移三步——成功!匠人们喜笑颜开,互相庆贺,张维堂吐出一口长气,背上的冷汗早已湿透了汗褟。乐楼前移后,扩大了观众容量,使建筑群布局更显合理,是一次古建筑整体挪移的成功案例,显示了静宁本土泥木工匠的实力与水平。普通农民兼木匠的张维堂的名字,当之无愧地被收进1993年版《静宁县志·人物》篇中。(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