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静宁文史大观:一樽还酹,惊人绝伦

静宁文史大观:一樽还酹,惊人绝伦

更新时间:2025-01-16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原来,父亲离家之后,求知欲强烈的江瑞芝在完成课业之余,充分利用家藏的图书资源,博览群书,“潜心探索,日事吟咏,匪伊朝夕”。江瑞芝乃偕一子一女前来省亲。一来同僚盛情难却,二来怜惜弱女苦心,三来盐场大使虽属正八品小官,但“油水”颇丰,付梓印费不成问题。于是江自岷订正女儿散稿,汇为一卷,题名《蝉鸣小草》,于乾隆十七年刊行问世,是为《蝉鸣小草》“乾隆壬申本”。

未出阁的江瑞芝,在家里和父亲相处的时间不长。雍正四年(1726),江瑞芝年方两岁时,江自岷考中举人,候补知县。自此父亲时不时去到外地,各方打点,以期递补一个实缺。利用居家赋闲的空隙,父亲教江瑞芝以小学、《孝经》、四书及《内则》《内训》《列女传》诸书,“使其陶镕德性,冀将来不替妇道尔”,并无过大的期望。而禀赋超群的江瑞芝“于所教之书,辄过目成诵;授之讲义,即能领悟”,甚至迷上了写诗,女红之余,潜心讽诵,择词炼句,乐此不疲。

对于那个时代的女孩而言,无望依靠个人奋斗纡朱曳紫,光耀门楣,但深明大义的父亲江自岷自有不同流俗的看法。他认为,自古以来,历代不乏彪炳史册的女才子,如西汉代父传经的伏胜之女、东汉续成《汉书》的史学家班昭之妹曹大家、前秦传授“周官”学的宣文君宋氏、东晋制作回文诗《璇玑图》的苏蕙等等。如果不学,这些人能成为名垂千古的“闺范”吗?何况,“诗三百篇”中,不乏女子之咏,“是诗书立教,圣贤原不为女子靳也”。为此,江自岷因势利导,让爱女放手学诗。嗣后,江自岷别妻离雏,远官天津,江瑞芝旋归刘门。“未审于诗书之业,尚能究心否”?成了父亲心中挥之不去的悬念。乾隆十年(1745),江自岷接内人潘氏至任所,潘氏拿出女儿所著诗稿以相示,浏览之余,江自岷简直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女儿所作,立意高远,合格适律,笔力不免稚嫩,诗味却倒醇永,和学步之初有天壤之别。原来,父亲离家之后,求知欲强烈的江瑞芝在完成课业之余,充分利用家藏的图书资源,博览群书,“潜心探索,日事吟咏,匪伊朝夕”。俗谚“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作诗也会吟”,果然,江瑞芝诗作骤然长进,以至一发而不可收。“其思亲述怀之什,出以至性缠绵;其咏物遣兴之章,出以慷慨恬雅”,且“绝无女子脂粉态”——给了父亲一个大大的惊喜。(www.xing528.com)

乾隆十三年(1748),由天津长芦富国盐场转任临榆归化盐场大使的江自岷思女心切,于是写信召女。江瑞芝乃偕一子一女前来省亲。沿途风物,尽入诗箧。与父晤面之日,出平日所为诗词呈父,深得父亲赞许。江的好友同僚闻讯披览,咸惊慕异常,彼此相告。他们主动为其写序题跋,促其早付梨枣,以垂久远。陇上道学名家、通渭“老乡”李南晖击节赞道:“余曩不意其即援笔能诗文者,今且竟能若是!”江自岷“兰臭相投”的挚友、时为越支盐场大使的贵州人章世焘的评语尤富魅力:“是宁特梨花带雨,杨柳凝烟,辟邪蛙绿,触目斑斓,蠲忿皱红,照人璀璨已耶?”还有,江自岷的上司、盐巡道李星汉(庆阳人)的题跋,亦出语不凡,令人帖服:“(其诗)或格调超逸,或寄托高远;或象物写生,或比兴幽窗。谢庭之絮,何多让焉?班姑之香,且将可拮真。闺中才子,不可多觏者也。”一来同僚盛情难却,二来怜惜弱女苦心,三来盐场大使虽属正八品小官,但“油水”颇丰,付梓印费不成问题。于是江自岷订正女儿散稿,汇为一卷,题名《蝉鸣小草》,于乾隆十七年(1752)刊行问世,是为《蝉鸣小草》“乾隆壬申本”。壬申本原版先交由刘氏收藏,后来在匪患中被焚。光绪中,江瑞芝的侄曾孙,做过学正、教授微官的江树蕙倾其所有,于1889年(己丑)再次刻镌成书,是为“光绪己丑本”,习称“二刻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