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增新,字鼎臣,云南蒙自人,辛亥革命后,任新省督军、省长17年。职任期间,独撑危局,抵御帝俄入侵,同时奖励农垦,整顿吏治,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版图完整,史家公认,他是继左宗棠之后新疆“维稳”的又一贡献突出的政治人物。早在甘肃武备学堂上学期间,刘希曾就得学堂总办杨增新、学监周务学二公器重,视为难得之人才,故杨氏主新之后,立即调其出关,襄助军政事务。由于杨的知人善任,放手使用,刘希曾遂得以放开手脚,大展经纶。于是,杨增新主政的这十七年时间,也成了他人生最为辉煌时期。其成就表现在:
之一,在击退外蒙军两次入侵战斗中显露锋芒,首立功劳。
毗邻阿尔泰山的科布多,本属我国领土,20世纪初,沙俄唆使外蒙独立后不久攻陷了该地。自此,外蒙以其为基地,屡屡入侵新疆。1913年7月,外蒙军两次自科布多攻袭我军事要地察汉通古,遭到新疆军的坚决回击,大败亏输。是役中,刘希曾奉派为援科全军营务处兼后路粮台总办,驻防奇台。他积极筹运军饷,支援前线,同时认真部署防务,打造稳定战略后方,擘画极周,显示了过人的军事才能,深得杨氏嘉许。事平,改任文职,保免试验,调署绥来县事。
之二,署绥来(今玛纳斯)、焉耆县事任上,兴修水利,借地开渠,造福一方。
民国四年(1915),杨增新委任营长杨修正、县知事刘希曾在沙湾小拐开挖“移户渠”,引玛纳斯河水灌溉屯田。依据渠的走向,须经蒙古王公、民众牧地。为此,刘希曾多方奔走,议定了沿渠各族平等受惠,利益均沾的原则,顺利解决了让道修渠的难题。同时,刘又发挥测绘特长,参与勘测设计。施工过程中,甘冒烈日酷暑,督工监理,直至工竣。经验收,工程质量非常之好,“连日大雨,河水陡涨,浩瀚奔腾,直向坝上翻过,而坝竟坚稳无恙”。从此,在小拐新渠边,一个新县城诞生了,这就是现在的沙湾县。按照原先的议定,每到灌溉时节,不仅沿渠流域的回汉农民能够避免干旱之苦,蒙古农牧民也能按比例得到用水,新渠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另外,报请省局批准,将开渠圈来的二万亩荒地,按民工投工实数核计,照章给以地亩,使其耕种。刘氏戍边不忘兴利,身体力行,鞠躬尽瘁的嘉行,赢得了地方民众的爱戴,蒙古汗王亦敬服公为人仁厚,约为兄弟,世代永好。
之三,军事与外交并重,在和苏联红军谈判中,坚持主权原则,“以夷制夷”,成功地扭转了危局。(www.xing528.com)
苏联十月革命成功后,大批被击溃的“白俄”军人及难民涌入新疆。这些人“抵抗苏俄虽不足,扰乱新疆则有余”,根据当时新疆“孤悬边徼,饷械两绌”的情势,杨氏采取了羁縻、安抚的策略,先准其入境,后分化瓦解。然而事与愿违,蜕化为政治土匪的白匪军日渐坐大,屡挑事端,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于是,杨增新及时引入苏联红军,基本肃清了天山南北的白俄武装。另一支由俄籍捷克人巴奇赤带领的漏网匪徒趁北疆防务空虚,直趋阿勒泰。该道长官、天水人周务学深知巴奇赤乃曾参加过一次世界大战,残暴嗜血之徒,而自己手下骑兵营已被裁撤,无兵可用,为保全无辜百姓,周道尹在墙上写下“勿毁我室,勿伤我民,尽责守土,杀身成仁”八个大字后,开枪殉职。消息传到省府,杨督悲痛交加,下决心灭此丑类而朝食。为此,他再派得力助手刘希曾为收复河山军事条约专员,赴苏方谈判双方共剿残俄溃匪事宜。希曾没有辜负老师厚望,在保证我方主权、尊严不受任何侵犯的前提下,采取灵活的外交手段,很快达成协议:
1.苏俄红军作战范围仅限阿山一线;
2.新疆当局为入境作战的苏俄红军免费提供所需粮食,而苏俄免费向新疆军队提供部分弹药;
3.一俟消灭白匪军后,苏方军队立即无条件撤出新疆。
1921年8月,红军分两路进入阿山,与新疆军配合出击,给入侵者以毁灭性打击,敌酋巴奇赤亡命外蒙。9月末,战事结束,苏军如约全部撤至边境以外。刘希曾作为此次谈判之全权负责人,不独争辩于坛坫之上,即一切计划及条文,皆出自他手。战事平息之后,杨氏以外交文件出示群僚,曰:“此吾培植得人之功也。”赞赏之情溢于言表。根据全国波谲云诡的政治情势,出于新疆一隅安全考虑,杨氏意欲在东境咽喉要地哈密建军设防,以求自保。负责人选属意于刘,而刘出于种种考虑推辞不受。杨闻后,叹息曰:“此非庸碌者能胜任也,刘某不出,吾事穷矣。”后派希曾的同窗知己、财政厅长徐益三反复劝说,刘希曾才勉强受命,担任边防陆军团旅长,驻哈密。新省当局对刘公俾倚之殷,无逾此时。“历试诸艰而事亦悉治”,就是老师对自己得意门生政绩的最准确评价。民国七年(1918)菊月,值刘母马老慈君花甲之喜,职兼省长督军于一身的杨增新欣然命笔,以“二位陆军上将”衔敬撰了一篇情真意切的“寿序”(见后),一来表彰太夫人含辛茹苦,养老抚孤的懿德芳行,二则勉励属下光大母教,以孝母之心敬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殷殷厚望,充溢其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