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廷元:甘肃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急公救义之英雄

周廷元:甘肃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急公救义之英雄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3年4月,周廷元被聘为甘肃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1956年在兰州病逝,享年71岁。周廷元初莅静宁时,方届不惑。为示奖励,甘肃省长公署于当年十一月呈请大总统颁给周廷元“急公救义”匾一方。白天,周廷元亲临工地,指导施工;晚上伏案著述,苦苦思索,对付地震难题。

周廷元:甘肃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急公救义之英雄

民国初年,在甘肃宁夏的旱塬上、村落里,人们不止一次看见有一个形似云游和尚的光头货郎,肩挑针头线脑,手摇破旧的“拨浪鼓”,口中唱着一首古怪的歌谣,走村串户。歌谣唱道——

园子里长的绿韭菜,摆摆摇。

货郎子哥哥快挑来,摇摇摆。

咯呀咯噔摇,哗呀哗啦摇。

货郎子哥哥不挑来,摇摇摆。

地摇了,稀里哗啦塌散了,

哗呀哗啦摇,咯呀咯噔摇。

一碗浆水咽下去,摆一摆。

心上的火气败下了,摇一摇。

咯呀咯噔摇,哗呀哗啦摇。

四六的毛毡上躺下了,摇摇摆。

地摇了稀里哗啦塌散了。

哗呀哗啦摇咯呀咯噔摇……

货郎所经之处,立即吸引来群童跟在后面嬉笑打闹。(www.xing528.com)

与此同时,一些反常现象频频出现:有居山之人,有时夜半看见山中闪火,并闻沟内空响。又有向居平原之人,家有井绳十丈,震前忽强半而能汲水。黄云蔽日,鸡犬狂奔……不一而足。人说“人是世间第一浑虫”,此言不假,面对如此怪象,人们竟无动于衷。

这不,震惊世界的大灾难趁“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的时刻突降自古多难的黄土大地——

那是民国九年(1920)12月16日的傍晚,北纬36°,东经105°的海原、西吉、固原一带发生里氏8.5级的强烈地震。震中烈度为12度。波及13个省区,面积达170万平方公里。据当代科学家计算,此次地震震波能量相当于2.2亿吨炸药能量,相当于唐山地震11倍的能量。震波绕地球两圈,被称为“环球地震”。

离震中最近的静宁县,强烈震感约20分钟,当夜余震50余次。全县有60余处山体崩塌滑坡,最严重的是七里铺孙家沟、祁家大山、吕家埂子一带,每处阔约200米至600余米,长约1000米至1400余米。山间平地之村落多被压没,河流道路亦为之阻塞,孙家沟积水成湖,深不可测;界石铺、官道岔一段驿道全被震陷,县城南地裂水涌,井水升高3米多。据事后统计:静宁县境压死12447人,伤2828人,死亡大小牲畜37916头(匹只)。损失动产及不动产米粮、器具等财物共值银近20万两。偌大的静宁县城,房屋建筑所剩寥寥,文庙文昌阁、东城门楼、真武祠瓦砾遍地,只剩框架。平凉博物馆保存有当时的一幅照片,画面上静宁县衙屋瓦全无,门窗支离,大堂前一顶简陋的帐篷旁,一位官员和他的眷属面对镜头,表情凝滞,神色忧郁。

这位官员就是民国静宁县第七任县知事周廷元。

周廷元,字定轩,又作定宣,湖北咸宁人。毕业于甘肃法政学堂,同盟会员。曾任同盟会甘肃支部总干事,甘肃筹办宪政处专员、甘肃都督府秘书兰州光明火柴厂经理等职。静宁任事三年后,又先后任皋兰县知事、代理安肃道尹兼嘉峪关监督、宁夏省政府参议、宁夏建设厅水利秘书等职。1953年4月,周廷元被聘为甘肃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1956年在兰州病逝,享年71岁。

周廷元初莅静宁时,方届不惑。这位受过完全新式教育,服膺三民主义的知事,县衙的太师椅还没有焐热,就大干起来。经过一番筹措,“贞静园”女子小学和“蒙养园”(幼儿园)借住后街一所民宅,在众目睽睽之下拉开了帷幕。同年,绅商合股的“中和火柴公司”在震耳欲聋的爆竹声里开张生产。集资开办罐子峡煤矿、提倡纺织植树造林等工作也多头并进,形势一派大好。可是,这场惊天灾难的突降,将周廷元的“静宁梦”击得粉碎,美好蓝图顿时化作泡影!

事发当夜,幸存的人们的理智还未恢复过来,敏感的周廷元便迅速采取了应急措施,当即令人鸣锣报警,传知县城居民出户避震。但居民多已熟睡,惊醒者也多走避不及,临震警报未收实效,县城民众死亡者仍多达1800余人,几乎是全县死亡人数的五分之一。翌日清晨,周廷元果断命令“出粮于县仓,食无食之灾民,购衣于当商,衣无衣之灾民,取帐篷旗寝于县库,搭盖草屋居无居之灾民”,并电请兰州河北医院,派遣医生赴静救灾,医疗内伤骨折之灾民,故人心稍安。由于地震,县中各河,悉被塌山填塞,水不通流,居民惴惴,将见震灾之后继以水灾。周廷元急捐俸募捐,以工代赈,召集灾民,疏通河道,导水疏流,不使溢决。工未竣,全国救灾会代表来甘勘灾至静宁,见疏河工账深为嘉许。民国十年(1921)3月16日,国内有影响力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以《一个十分真实的故事》为题,对静宁的赈灾实况,专文作了报道。报道说,“那里的县长是一个精力旺盛,十分能干的人,对人民是一种真正的福分。人们对这位官吏充满赞美”,“当地震过后,他出来叫人们立即去抢救那些埋在瓦砾堆中的活人,次日人民需要遮蔽物时,他把衙门中70多顶帐篷全部拿出来,而他自己则几乎是露天睡在地上。他从备荒粮仓里发给没有衣物的人一个月的粮食。他从当铺里拿衣服给无衣的人,还命令并发资埋葬死者和动物的尸体,以防止发生疾病。”

其时,甘籍人士柴春霖偕北京国际统一救灾会和甘肃震灾华洋救济会的代表赫约翰等来静宁调查地震灾情,谋划救灾办法。他们一致肯定了周廷元的救灾举措,并建议设在兰州的甘肃震灾华洋救济会总部,仿照静宁的做法,在塌方量最大的会宁县青江驿设立工赈处。建议很快得到批复。4月,周廷元被调到青江驿工赈处,督办当地的疏河工程,旋即又调周到兰州总部任华方总办,董理、指挥、督办全省的工赈工程。至当年底,各项工赈工程进展顺利,陇南、陇东十余县的河道全部疏通,所赈灾民不下十万余人。为示奖励,甘肃省长公署于当年十一月呈请大总统颁给周廷元“急公救义”匾一方。

白天,周廷元亲临工地,指导施工;晚上伏案著述,苦苦思索,对付地震难题。他逐日记载了地震发生当晚至来年7月近二百多天里440次余震的时间、震感、持续时长等原始资料。当时,中国境内还没有一个地震观测站,周廷元的有感余震记载就更是弥足珍贵。当北京中总地质调查所的翁文灏和谢家荣来静宁考察震灾时,周廷元便无偿献出了全部余震记载,翁、谢如获至宝,全文抄录,并写入了地震考察报告

十余年后,周廷元依据自己的救灾实践,撰写了《甘肃静宁县大地震纪略》一文,其中总结了8条地震救灾对策:(1)每震后二三百年,距震期将近之时,应先警告人民戒惧镇定,预防震灾来临。(2)震作之时,即应出户、走往空地坐卧,可免屋墙倾塌,压毙性命。(3)被压之人虽同已死,实多窒息假死,应用古方救活。(4)开仓出粮,先食灾民。如冬夜地震,即买当铺衣被,以衣灾民。房屋已无,速盖草房以居灾民。屋梁大伤折骨,火炕烧伤妇孺,速延医士诊治务痊。(5)急防无赖乘灾作乱,踞城掠野,应即施戒严法令,集合警团保卫。(6)以工代赈,疏通山塞河道,以免水溢成灾。(7)地震如在冬日,募捐请款,赶买耕牛,散放籽种,以免春耕失种。(8)震灾之后,疾疫流行,每以风瘟症为多,宜备叶天士治风瘟三方药物,散发乡村施救,以免传染蔓延。这八条对策包括了震前预防、临震应急、震后急救以及预防各种次生灾害,如匪患、水患、疫患、荒患等,全面周到,可操作性强,时至今日,对于制定地震应急预案,犹不失其参考借鉴价值。

1953年4月,周廷元被聘为甘肃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1956年在兰州病逝,享年71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