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姚宝铭:涪州城防重组和生祠的英雄

姚宝铭:涪州城防重组和生祠的英雄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涪州城防异常空虚,知州姚宝铭在石部进抵涪州之前,委托回籍参将徐邦道,将城内毫无组织的青壮年编成民兵十大队,并以徐参将的随行亲兵数十人为头目,朝夕训练,以作抵抗。姚宝铭率兵督战时,身上藏有剧毒鹤顶红,曰:“城陷,吾即服此报国。”乱平之后,姚宝铭积劳积忧,须发尽白,精力毕瘁于此,涪州士民特建生祠,春秋报赛,至今犹盛。姚宝铭私下将量尺改长,保全生灵不少。

姚宝铭:涪州城防重组和生祠的英雄

姚宝铭,字蓝坡,姚家琳之祖父,清道光乙巳(1845)恩科进士,历任四川富顺、涪州、泸州。坚持抗击翼王石达开攻涪达三年之久,涪州民为其建生祠姚公会。

人言“涪州是重庆之门户,重庆为成都之门户”,故涪州自古为兵家首争之地。清同治元年(1862)4月,石达开率部入川,抢渡乌江天险后,马不停蹄,一举强占了涪州城西南的制高点。当时,涪州城防异常空虚,知州姚宝铭在石部进抵涪州之前,委托回籍参将徐邦道,将城内毫无组织的青壮年编成民兵十大队,并以徐参将的随行亲兵数十人为头目,朝夕训练,以作抵抗。强敌压境,敌我力量悬殊,姚宝铭不得不急草血书,向川督骆秉章求援。而石部借助地理优势,利用牛头大炮,猛轰城内的同时,一面采用惯施的“地道战”手法,制造假象,抢挖地道。《涪州志》载:“黄泥坡畔近贼垒有草屋一间,贼日夜锣鼓阗其中,众咸谓贼乐而演剧。涪州守将徐邦道独曰:‘是将开地道以轰城,故借此以乱其声耳。’”敌方意图暴露后,知州姚宝铭迅速采取对策,一是将城墙周围的民房统统烧毁,避免太平军“以房为梯”,越墙攻城;二是沿城墙脚下,开挖宽6尺深8尺以上的护城池,使涪州城变成名副其实的“水上之城”,使对方难越雷池一步。当太平军的地道接近城墙时,突然积水喷涌,形成倒灌之势,石达开的“妙计”顿时化为泡影。此时,石达开再施离间计,将《翼王石达开告涪州城内四民训谕》绑于箭头,射向城内,图谋瓦解人心。姚徐二人肝胆相照,紧密配合,更加强了城防力度。每一城垛固定一人,准备了灰罐石块;每十垛安置一灶,煎熬便溺;一方呼援,八方救助,灯火通明,昼夜不熄。

此时各路援兵驰至,众将通过拈阄,决定出兵路线。次日黎明,清军三路同时出击,太平军时已闻知天京势危,军心涣散,解围而去。(www.xing528.com)

涪州保卫战,前后历时三年,险象环生,城池几陷者屡。姚宝铭率兵督战时,身上藏有剧毒鹤顶红,曰:“城陷,吾即服此报国。”乱平之后,姚宝铭积劳积忧,须发尽白,精力毕瘁于此,涪州士民特建生祠,春秋报赛,至今犹盛。乱后石部溃兵逃窜山谷,乡团搜获送州者日十余处。上司有令:“俘虏发长三尺者杀无赦,余则给照剃发,令其回籍。”姚宝铭私下将量尺改长,保全生灵不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