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西神木人王赐均捐资千缗助膏火,名列柳湖书院修建名人中

陕西神木人王赐均捐资千缗助膏火,名列柳湖书院修建名人中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赐均,字桐封,陕西神木人。旋更名“亦乐书院”。为经久计,复捐廉千缗,以资膏火。另,据平凉朱愉梅《柳湖书院志》载,乾隆五十一年无锡人秦震钧(号蓉庄)调任平凉知府不久,为重修柳湖书院“乃集僚属而谋之”,府属同仁踊跃认捐,“各愿出俸金而广之”,静宁知州王赐均的名字赫然荣列其中。比照雍正朝知州知县年俸银为45两至60两,养廉银为600两的实际,则王赐均所捐款项,相当于他七八年的总收入。

陕西神木人王赐均捐资千缗助膏火,名列柳湖书院修建名人中

王赐均,字桐封(一字壹斋),陕西神木人。乾嘉间历任镇番(今民勤)知县、静宁知州、秦州直隶知州,卒于宁夏知府任上。这位由举人大挑而出仕的州县官吏,每到一地,总会倾其宦囊,捐资助学。其茂德义举,省内罕有其匹。查诸地方史志,名宦循卓风貌自然清晰展现——

道光《神木县志》:

(赐均)由举人任甘肃镇番县知县,升秦州知州,……督帅驻秦,委办粮台无缺误,历升庆阳、宁夏知府。告归,卒年八十一。赐均为人刚直,而惠待桑梓,在任时命弟赐垲,捐廉银一千两,倡建兴文书院,乾隆四十八年,岁歉,复捐银千两,里人至今称之,尤工书法,有争座位及书谱,锓(qǐn)板行世。

《镇番县志·宦迹列传》:

(赐均)乾隆四十七年以举人选授镇番知县,宅心仁恕,政务宜民,倡建苏山书院,捐募二千余金,以给生童膏火之需。暇辄集士子于讲堂,究研经艺,亲为丹黄而甲乙之。

民国《静宁县志》:

(赐均)乾隆六十年(1795)知州事。甫下车,问民疾苦,从事革兴。莅任数月,即多颂声。翌年,以七百余金买田数十亩,治园署东,名亦乐园,广集英才,躬自教授。旋更名“亦乐书院”。为经久计,复捐廉千缗,以资膏火。由是士子云集,文风丕振。绅民感德,就院东建“王公祠”,岁时致祭。(www.xing528.com)

《甘肃新通志·循卓》:

(赐均)后荐升秦州。适值教匪之变,而岁连荒歉,捐俸裒(póu)资,增筑城垣堡寨,重修伏羲庙(亲题“文明肇启”匾额),工逾三年,费几万缗,其出于己者十之七。又虑以工代赈不足逮远人,四乡各设粥厂,州境赖以乂安。大府察其贤,保升宁夏府知府,未莅任,又留知秦州者数年。后卒于宁夏,州人巷哭,斋醮弥月云。

另,据平凉朱愉梅《柳湖书院志》载,乾隆五十一年(1786)无锡人秦震钧(号蓉庄)调任平凉知府不久,为重修柳湖书院“乃集僚属而谋之”,府属同仁踊跃认捐,“各愿出俸金而广之”,静宁知州王赐均的名字赫然荣列其中。

综上可知,王赐均捐资兴建的书院学堂有陕西神木兴文书院、甘肃民勤苏山书院(以纪念苏武而得名)、静宁亦乐园书院。此外还裒资重修了天水人文始祖伏羲庙、平凉柳湖书院等等。粗略统计,他共捐俸银养廉银四千七百余两,钱八千缗。比照雍正朝知州知县年俸银为45两至60两,养廉银为600两的实际,则王赐均所捐款项,相当于他七八年的总收入。也就是说,从乾隆四十七年(1782)到嘉庆十二年(1806)或十三年(1807),王赐均从政的二十多年间,三分之一的年份属“颗粒无收”,堪称“今古奇观”!

抛却大把金银,换来士子百姓歌哭于道路。王赐均之聪明,岂普通人可以望其项背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