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静宁祝祥书院:助力静宁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静宁祝祥书院:助力静宁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静宁州志·陇干书院》:“静宁向无书院,旧志载社学三,久废。成化中,知州祝祥曾建书院于城隍庙西。”但静宁书院之滥觞,首推祝祥,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经过祝祥数年的努力经营,“州中诸所建置,至是乃为大备”,为后来静宁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开创了条件。

静宁祝祥书院:助力静宁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祝祥字廷瑞,江西浮梁(景德镇市)人。成化十一年(1475)补知州事。牧静期间,他不惮劳苦,切“务实政”。一是增筑外关。“成化四年(1468),固原石城土达满四叛,城中告警,居民悉入内城,不能容”,暴露了外城不足防守,内城不堪重压的缺陷。在此情况下,祝祥下决心拓展东郭,严关设守,使内外城互为依托,真正起到捍寇卫民的作用。“成化十一年(1475),守祝祥复请抚军阮公,成外东关,广五里”,遣将守备,习武屯田。其后弘治正德朝,“套寇”屡侵平凉安会一带,州民赖以庇护,祝祥先见之举,使斯民得以保障。二曰兴修水利。《静宁州志·河渠》:“静宁附州,故无水利,明成化间,知州祝祥始于东郭之郊,以银三十两布百匹,市平凉卫之后所屯地五十亩,引上峡水疏渠为水轮二,以资利用,其余置为官园。”祝祥自捐俸禄,鸠工庀(pǐ)材,晨夕督役,改写了静宁无水利的历史,引水磨面,灌溉园蔬,直到20世纪70年代,水磨仍为城郊发达地区农民面粉加工的主要方式。东关五队原称“官磨”,东关三四队农民昔称“园户”,就是历史遗留的印迹。三是重教兴学,创办书院。《静宁州志·陇干书院》:“静宁向无书院,旧志载社学三,久废。成化中,知州祝祥曾建书院于城隍庙西。”祝祥开创的书院规模几何,就读生员多少,州志语焉不详。但静宁书院之滥觞,首推祝祥,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州人姚爵年轻时就读该书院,矢志苦读,终于考取进士。其后历朝对书院屡有完善修葺,形成了“士子云集,文风丕变”的局面,英才辈出,闻名陇上。四是完善仓贮。州城粮仓原在西北街,成化中,祝祥考虑到静宁地处冲要,粮食安全关乎军政民需,于是对原有的仓储设备修葺改造,规范体制,健全条例,“申请题设大使一员”,正式命名“广丰仓”,广积余粮,以备不虞。后来的事实证明了祝祥的所作所为,既非伤财厉民,也非妄为杞忧:成化二十年(1484),陇东大旱,“日如流火,百草俱枯”。二十一年(1485)大饥,静宁幸有仓贮,祝祥报请上司批准,“出‘广丰’‘预备’二仓粮二十余万石赈之,全活甚众”。五是通驿递。古代驿递,具有政治军事交通通信等多方面的功用,备受重视。静宁州城旧有泾阳驿,下设“递运所二,一在州城,一在高家堡”,“成化十六年(1480),知州祝祥增修高家堡垣壕,内有公署一处,正厅书吏俱全,宅一所,车房三十间,鼓楼三间,牛神庙一座,狱一所”。此外,祝祥出于树立威信,整饬吏治的考虑,踵修州署,除旧布新;为给文人士子提供吟赏游乐的去处,引水绕亭,筑“息肩亭”于城东……经过祝祥数年的努力经营,“州中诸所建置,至是乃为大备”,为后来静宁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开创了条件。尤其处在明政府由始盛转为中衰期,府帑空虚,自捐俸禄为资金筹措的一个重要来源,所以更显难能可贵。祝祥政绩卓著,世所公认,“九载报最”,升河南汝宁(今河南汝宁市)知府,时号“二宁”太守。(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