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洹上会盟亭:纪念项羽与章邯的历史盟约

洹上会盟亭:纪念项羽与章邯的历史盟约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就是说,六国将相并未践行在洹上殷墟的盟誓,都在背地里悄悄地贿赂秦国,最终都遭到秦国消灭。纪念项羽与章邯的会盟亭项羽引兵渡过漳河,沉掉所有船只,砸破饭锅用具,烧掉营垒,借以向士卒表示决一死战,无有退还之心。在河北巨鹿与章邯率领的秦军大战九次,秦军大败。项羽接受了章邯投降,和章邯在洹河南岸的殷墟会盟,完成了订盟礼仪。后人在这里建亭纪念,名为会盟亭。洹上会盟之后不久,大军行至洛阳附近的新安。

洹上会盟亭:纪念项羽与章邯的历史盟约

苏秦战国时期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他是雒阳轩里(今洛阳东部太平庄一带)人,《战国策·秦策一》和《史记·苏秦列传》记载,苏秦最初用连横之策游说秦惠王,要他“并诸侯,吞天下”,“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克绝,去秦而归”。就是说,苏秦为了去说服秦惠王,连续上书十次均未被秦惠王听进去。他穿的貂皮大衣都破旧了,全家人为他筹集的上百斤用于公关的黄铜也用尽了。苏秦打着绑腿,穿着草鞋,背着书箱,形容憔悴,面色黑黄,状有愧色回到家里,他的妻子不从织布机上下来迎接,嫂子不给他做饭,爹妈也不理睬他,苏秦长叹一声说:“这都怪我自己呀!”后来,苏秦坚持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发愤读书,头悬梁,锥刺股,终于学成。

苏秦第二次出山,以合纵之策,先说服燕国赵国的国君,然后又说服了韩、魏、齐、楚。据安阳新闻网载: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年),苏秦倡议合纵抗秦,佩带六国相印,在洹水之南的殷墟(今安阳市的北柴库村)筑台,台高两丈,周长四丈多,苏秦令天下之将相盟于洹水之上,这就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洹上之盟”。

盟约的内容是:“不论秦国进攻何国,其他五国对被攻国要全力支援,或直接出兵助战或从后断其粮道,或从侧面进行阻击,若有不如约者,以五国之兵共伐之。”“洹上之盟”对秦起了一定的威慑作用,但不久就被秦国的“连横”策略所粉碎,六国未能摆脱灭亡的命运。苏洵在《六国论》中提出了六国灭亡的精辟论点:“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也就是说,六国将相并未践行在洹上殷墟的盟誓,都在背地里悄悄地贿赂秦国,最终都遭到秦国消灭。

虽说“洹上之盟”最终招致“六王毕,四海一”的结局,但是,这一次,盟约签订后,苏秦身佩六国相印从安阳荣归故里时,他父母打扫房屋,清洁道路,奏乐摆宴到离家三十里的郊外去迎接他,他妻子不敢正眼看他,毕恭毕敬地听他说话,他嫂子伏在地上爬行,长跪不起而四拜谢罪。苏秦问:“嫂子为何先前那样傲慢,现在都如此谦卑呢?”他嫂子说:“因为你现在地位高贵而且有钱。”苏秦又长叹一声说:“贫贱时连父母都不肯认自己的儿子,富贵时,连妻子都畏惧我,嫂子也上来献媚,富与贵怎么可以忽视不顾呢?”

位于安阳市北柴库村的拜相台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哲学系教授谷振诣说:“这一叹之中有很多意味。有人将这一叹解释成苏秦醉心于功名利禄的一叹,真是有点冤枉。这是苏秦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一叹!这是对世人皆属趋利避害之徒的悲哀之叹!竟连自己的父母妻嫂也概莫能外!”(www.xing528.com)

前207年,项羽破釜沉舟战败秦军,为最后推翻秦朝奠定了基础。《史记·项羽本纪》详细记载了这次战役。项羽破釜沉舟之地在当今内黄县楚旺镇漳河附近。

纪念项羽与章邯的会盟亭

项羽引兵渡过漳河,沉掉所有船只,砸破饭锅用具,烧掉营垒,借以向士卒表示决一死战,无有退还之心。在河北巨鹿与章邯率领的秦军大战九次,秦军大败。章邯在被逼迫之下派人表示投降。项羽接受了章邯投降,和章邯在洹河南岸的殷墟会盟,完成了订盟礼仪。项羽立章邯为雍王,让长史司马欣担任上将军。后人在这里建亭纪念,名为会盟亭。

洹上会盟之后不久,大军行至洛阳附近的新安。项羽召见黥布、蒲将军等商议说:“秦军官兵人数还很多,到了关中不听指挥,事情必定危险,不如杀掉他们,只带章邯、司马欣等少数几个人进入秦地。”于是,楚军乘夜色在新安城南攻击坑杀了秦兵20多万。项羽引兵入关后“屠咸阳,杀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驱逐楚怀王,自号西楚霸王”(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语)。

因项羽是秦始皇者流,既不守盟约,又以残酷并天下,以暴力霸诸侯,故人心不附而骤兴骤亡,最终被刘邦打败。尽管“力拔山兮气盖世”,也难逃在乌江岸边“霸王别姬”,被碎尸万段的悲惨下场。这不得不令后人感叹,并引以为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