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远古走来,你从蛮荒时代走来。那时,地是昏沉沉的地,天是阴沉沉的天。灾难深重的中华大地呀,忽而江河水溢道,泛滥成灾;忽而海平面聚升,海水汗漫。迫使我们的上古先民随着洪水进退,时东时西,时南时北,迁入迁出,往复变换。
相传炎帝氏族发祥于渭水一带,后来迁至河南、河北、山东交界处。黄帝氏族从陕西北部发祥,后迁至河北涿鹿一带定居。当炎黄部落东进到太行山以东定居时,生活在淮河流域一带的东夷集团的部落也正在向西发展。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族首先与炎帝部落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此后,在中原发生了几次著名的战争。如黄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黄帝与炎帝的阪泉之战,共工与颛顼的黄河之战;“蚩尤与黄帝争于涿鹿之间……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逸周书·尝麦》)”。据《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而颛顼崩,立帝喾。相传生活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五帝”中的颛顼、帝喾两位部落首领先后都在帝丘亳城建都。《河南通志》记载帝丘“在今滑县东北70里土山村一带”,与内黄县接壤。亳城在今内黄县。
颛顼、帝喾死后均葬于今内黄县梁庄乡三杨村西3公里硝河西岸沙丘上,俗称“二帝陵”。陵前的二帝庙建于公元830年(唐大和四年)。
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数千年。在尧、舜、禹时代,由于连年发生特大洪水,尧接受部落推举,命禹的父亲鲧治水。鲧采取堵的办法,治水九年未能成功,被放逐而死。禹承父志,辟九山,通九泽,决九川,走九州,奋战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以疏导的方法疏通河道,引洪归道,东流入海,治服了水患。相传鲧和禹曾在今安阳县、汤阴县、内黄县一带治理黄河,这些地方至今还留有治水的遗迹。
大禹治水成功,成为治水英雄。英雄受崇慕,被推举为部落首领,他得位于舜,是夏朝的第一位帝王。
公元前1300年,商汤的第9代孙商朝的第20个王盘庚自今山东曲阜附近的奄迁都于今安阳市市区西北部小屯、武官村和侯家庄一带。这里坐落于河南最北端古洹水两岸,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西靠太行,北临漳河,东方、南方面对黄、淮、海大平原,物产丰富,交通方便。盘庚迁来前,此地称北蒙,商朝在此建都时,更名为殷。
在盘庚迁都于殷的254年中,传位8代11王。这11个王的陵墓均在殷墟王陵区。与附近的颛顼、帝喾陵并称为古“十三陵”。与北京明“十三陵”相比,似乎没有那么宏伟壮观,但时间却早了几千年。(www.xing528.com)
关于“安阳”这两个字究竟何时见诸文字,说法不一。可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安阳”这两个字之所以耳熟能详,先是取决于西汉年间一位书写历史的人,此人就是官居太史公的司马迁。他在那部被誉为“史家之绝唱”的《史记》中《廉颇与蔺相如列传》这篇辉耀古今的文章中写道:“赵惠文王二十四年(前275年)廉颇攻魏之防陵、安阳,拔之。”
更为重要的是,时隔2174年之后,1899年,这里发现甲骨文,接着发掘出以后母戊方鼎为代表的青铜文化遗存。后母戊方鼎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发现之首”,殷墟也成为世界闻名的古文化遗址。经考古学家、历史学家仔细研究,认定这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有稳定疆域、长期固定在一个地方的殷商首都。当世人发现你时,你已经在这里沉睡了几千年。发现甲骨文61年之后,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来考察殷墟时写诗说:“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
由此可见,“安阳”这两个字之所以能彪炳史册,令世人皆知,是因为早在远古时期,开天盘庚率领着他的臣民风尘仆仆、千里迢迢由山东赶来奠基,又有司马迁这样一位历史巨人为她的横空出世亲自报幕,这又该是何等的幸运!
《安阳通史》记载,安阳地处中原,历史悠久,距今25000年~13000年的旧石器时代,今安阳县小南海一带已有人类居住和活动,约公元前1300年,这里就是商朝殷都,后来的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均在安阳境内建都。安阳成为名副其实的“七朝古都”。
安阳作为古都,包括殷都和邺都两地;殷都作为盘庚之后商朝的都城而蜚声海内外;邺城为春秋齐桓公所筑,东汉曹操重修。
安阳对华夏文明的形成有重大贡献。安阳是《周易》的发祥地,是甲骨文的故乡,是民族英雄岳飞的出生地。古代名医扁鹊生前在安阳行医,死后也葬在这里。北宋年间历任两朝宰相的韩琦家居安阳。欧阳修、司马光、苏轼、王世贞等古代著名文人和史学家都在安阳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名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