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定位测量工作,按其性质分为外业和内业两大部分。其中,外业工作主要包括:选点、测站标志的埋设、野外数据采集以及成果质量的检核;内业工作主要包括:GPS测量的技术设计、测后数据处理以及技术总结。
GPS测量的工作程序大体可分为这样几个阶段:GPS网的设计、选点与埋点、外业观测、成果检核与数据处理。
1.GPS网的设计
GPS网设计时,一般应采用独立观测边构成闭合图形,如三角形、多边形或附合线路,GPS定位测量测得的三维坐标,属于WGS-84世界大地坐标,因而GPS控制网点应尽量与原有地面控制网点相重合,重合点一般不应少于三个,且在网中均匀分布,以利于GPS网与地面网之间的参数转换。为了将GPS网所确定的三维坐标中的大地高程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正常高程,应利用水准点联测GPS点的高程。由于城区建筑物密集,建筑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手段仍然是测距导线,为了便于常规方法的联测或扩展,应在GPS点附近布设通视良好的方位点,以便建立联测方向。
进行网形设计时,还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GPS网必须由非同步独立观测边构成若干个闭合环或附合路线,以构成检核条件,提高网的可靠性。
(2)尽管GPS测量不要求相邻测站点之间通视,但为了今后便于用常规测量方法联测或扩展,要求每个控制点应有一个以上的通视方向。
(3)为了确定GPS网与原有地面控制点之间的坐标转换参数,要求至少有三个GPS控制网点与地面控制网点重合。
(4)GPS网点应考虑与水准点重合,非重合点一般进行等级水准联测,以便为研究大地水准面提供资料。
2.选点与埋点
由于GPS网的观测站间不要求一定通视,且图形结构灵活,所以选点工作比常规测量简便。野外选点时,要选在交通方便,易于安置和操作接收机的位置。GPS点必须避开有强烈吸收、反射等干扰影响的金属或其他障碍物。点位选定后要按规范要求埋设标石,并绘制点之记和GPS网选点图。
3.外业观测
GPS测量观测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观测计划的拟定、仪器的选择与检验和外业数据采集等。
(1)在观测工作开始之前,应仔细拟定观测计划,拟定观测计划的依据是GPS网的布设方案、规模大小、精度要求、GPS星座、参加作业的GPS接收机的数量以及后勤保障条件(运输、通信)等。观测计划的内容应包括采用接收机的类型和数量、观测区的划分、观测工作的进度和接收机的调度计划等。(www.xing528.com)
(2)外业观测所选用的接收机应符合规定。对于新购置的或检修后的接收机,出测前应进行检验,检验的内容包括一般检验、通电检验、试测检验及数据处理软件的检测。外业观测结束后,必须及时在测区进行观测数据的检核,确保无误后才能进行数据处理,GPS卫星定位的数据处理,一般均可借助相应的数据处理软件自动完成,GPS卫星定位数据处理与常规测量数据处理相比其特点是数据量大、处理过程复杂。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如图5-10所示。
图5-10 GPS定位数据处理流程示意图
(3)天线安置。天线的相位中心是GPS测量的基准点,所以妥善安置天线是实现精密定位的重要条件之一。天线安置的内容包括对中、整平、定向和量天线高。
进行静态相对定位时,天线应架设在三脚架上,安置在标志中心的上方直接对中,天线基座上的圆水准气泡必须居中(对中与整平方法与经纬仪安置相同)。定向是使天线的定向标志线指向正北,定向误差一般不应超过±(3°~5°)。天线高是指天线的相位中心至观测点标志中心的垂直距离,用小钢尺在互为120°的方向量三次,要求互差小于3mm,满足要求后取三次结果的平均值,记入测量手簿中。
(4)观测作业。观测作业的主要任务是捕获GPS卫星信号,并对其进行跟踪、接收和处理,以获取所需的定位信息和观测数据。
天线安置完成后,将GPS接收机安置在距天线不远的安全处,接通接收机与电源、天线的连接电缆,经检查无误后,在约定的时间打开电源,启动接收机进行观测。
GPS接收机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方法,因接收机的类型和作业模式不同而不同,在随机所带的操作手册中都有详细的介绍。事实上,GPS接收机的自动化程度很高,一般仅需按动若干功能键(有的甚至只需按一个电源开关键),即能顺利地完成测量工作。观测数据由接收机自动形成,并以文件形式保存在接收机存储器中。作业人员只需定期查看接收机的工作状况并做好记录。观测过程中接收机不得关闭或重新启动;不得更改有关设置参数;不得碰触天线或阻挡信号;不准改变天线高。测站的全部预定作业经检查均已完成,确保记录资料完整无误后,方可迁站。
(5)观测记录。观测记录的形式一般有两种。一种由接收机自动形成,并保存在接收机存储器中,供随时调用和处理。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GPS卫星星历和卫星钟差参数;观测历元、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实时绝对定位结果;测站控制信息及接收机工作状态信息。另一种是测量手簿,由观测人员填写,内容包括天线高、气象数据测量结果、观测人员、仪器编号及观测时间等,同时,对于观测过程中发生的重要问题及处理方法也应一并记录。观测记录是GPS测量的原始数据,也是进行后续数据处理的唯一依据,必须真实、准确,并妥善保管。
4.成果检核与数据处理
观测成果应进行外业检核,这是确保外业观测质量、实现预期定位精度的重要环节。观测任务结束后,必须及时对观测数据的质量进行检核,对于外业预处理成果,要按《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要求,严格检查、分析,以便及时发现不合格成果,并根据情况采取重测或补测措施。
成果检核无误后,即可进行内业数据处理。内业数据处理过程大体可分为:预处理、平差计算、坐标系统的转换或与已有地面网联合平差。GPS接收机在观测时,一般15~20s自动记录一组数据,故信息量大、数据多,数据处理时采用的数字模型和算法形式多样,因此数据处理的过程相当复杂。实际应用中,一般是借助计算机,通过相关软件来完成数据处理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