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纬仪基本操作指南-测量员上岗必读

经纬仪基本操作指南-测量员上岗必读

时间:2023-09-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旋转光学对中器的目镜,看清分划板上圆圈,拉或推动目镜使测站点影像清晰。用光学对中器观察测站点是否偏离分划板圆圈中心。J6级光学经纬仪采用分微尺测微器进行读数。这类仪器的度盘分划值为1°,按顺时针方向注记每度的度数。、60′,注记增加方向与度盘相反。如在水平度盘的读数窗中,分微尺的0分划线已超过261°,水平度盘的读数应该是261°多。

经纬仪基本操作指南-测量员上岗必读

1.对中

对中的目的是使仪器的中心(竖轴)与测站点位于同一铅垂线上。对中时,应先把三脚架张开,架设在测站点上,要求高度适宜,架头大致水平。然后挂上垂球,平移三脚架使垂球尖大致对准测站点。再将三脚架踏实,装上仪器,同时应把连接螺旋稍微松开,在架头上移动仪器精确对中,误差小于2mm,旋紧连接螺旋即可。

2.整平

整平的目的是使仪器的竖轴竖直,水平度盘处于水平位置。整平时,松开水平制动螺旋,转动照准部,让水准管大致平行于任意两个脚螺旋的连接,如图4-5a所示,两手同时向内或向外旋转这两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气泡的移动方向与左手大拇指(或右手食指)移动的方向一致。将照准部旋转90°,水准管处于原位置的垂直位置,如图4-5b所示,用另一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反复操作,直至照准部转到任何位置,气泡都居中为止。

978-7-111-53943-8-Part02-40.jpg

图4-4 DJ2光学经纬仪

1—竖盘反光镜 2—竖盘指标水准管观察镜 3—竖盘指标水准管微动螺旋 4—光学对中器目镜 5—水平度盘反光镜 6—望远镜制动螺旋 7—光学瞄准器 8—测微轮 9—望远镜微动螺旋 10—换像手轮 11—水平微动螺旋 12—水平度盘变换手轮 13—中心锁紧螺旋 14—水平制动螺旋 15—照准部水准管 16—读数显微镜 17—望远镜反光扳手轮 18—脚螺旋

978-7-111-53943-8-Part02-41.jpg

图4-5 整平

3.使用光学对中器对中和整平

使用光学对中器对中,应与整平仪器结合进行。其操作步骤如下:

(1)将仪器置于测站点上,三个脚螺旋调至中间位置,架头大致水平,让仪器大致位于测站点的铅垂线上,将三脚架踩实。

(2)旋转光学对中器的目镜,看清分划板上圆圈,拉或推动目镜使测站点影像清晰。

(3)旋转脚螺旋让光学对中器对准测站点。(www.xing528.com)

(4)利用三脚架的伸缩螺旋调整脚架的长度,使圆水准气泡居中。

(5)用脚螺旋整平照准部水准管。

(6)用光学对中器观察测站点是否偏离分划板圆圈中心。如果偏离中心,稍微松开三脚架连接螺旋,在架头上移动仪器,圆圈中心对准测站点后旋紧连接螺旋。

(7)重新整平仪器,直至光学对中器对准测站点为止。

4.读数

(1)分微尺测微器及其读数方法。J6级光学经纬仪采用分微尺测微器进行读数。这类仪器的度盘分划值为1°,按顺时针方向注记每度的度数。在读数显微镜的读数窗上装有一块带分划线的分微尺,度盘上的分划线间隔经显微物镜放大后成像于分微尺上。如图4-6所示,读数显微镜内所看到的度盘和分微尺的影像,上面注有“H”(或水平)为水平度盘读数窗,注有“V”(或竖直)为竖直度盘读数窗,分微尺的长度等于放大后度盘分划线间隔1°的长度,分微尺分为60个小格,每小格为1′。分微尺每10小格注有数字,表示0′、10′、20′、……、60′,注记增加方向与度盘相反。读数装置直接读到1′,估读到0.1′(6″)。

读数时,分微尺上的0分划线为指标线,它在度盘上的位置就是度盘读数的位置。如在水平度盘的读数窗中,分微尺的0分划线已超过261°,水平度盘的读数应该是261°多。所多的数值,再由分微尺的0分划线至度盘上261°分划线之间有多少小格来确定。图4-6中为4.4格,故为04′24″。水平度盘的读数应是261°04′24″。

(2)单平板玻璃测微器及其读数方法。它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平板玻璃、测微尺、连接机构和测微轮。当转动测微轮时,平板玻璃和测微尺即绕同一轴作同步转动。如图4-7a所示,光线垂直通过平板玻璃,度盘分划线的影像未改变原来位置,与未设置平板玻璃一样,此时测微尺上读数为零,如按设在读数窗上的双指标线读数应为92°+a。转动测微轮,平板玻璃随之转动,度盘分划线的影像也就平行移动,当92°分划线的影像夹在双指标线的中间时,如图4-7b所示,度盘分划线的影像正好平行移动一个a,而a的大小则可由与平板玻璃同步转动的测微尺上读出,其值为18′20″。所以整个读数为92°+18′20″=92°18′20。

978-7-111-53943-8-Part02-42.jpg

图4-6 分微尺读数窗

978-7-111-53943-8-Part02-43.jpg

图4-7 单平板玻璃测微器原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