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觉与直觉
在设计领域,创造的过程是个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创造的心理历程包括知觉思维过程与抽象思维过程。知觉思维是被研究事物对人的各个器官产生刺激,形成直觉后反映到大脑而生成的思维。当大脑进行知觉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时候,直觉起了先导作用。直觉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感觉。直觉是知觉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基础。知觉高于感觉,接近思维。一方面,知觉可以让我们从生存环境中获得丰富的感觉经验与个性化的视觉感受,并随着量的积累使知觉整合能力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知觉基础上的创意思维使我们对设计的认识更加深刻,并能对大脑的抽象创造加以视觉化表达,主要表现在视觉形象的敏感性,以及形象的抽象化认知能力、形象表达能力等方面。
(二)想象
想象在创意思维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是决定艺术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之一。创意思维的训练,首先要从想象和联想的训练入手。每个人都有想象力,但作为设计师,除了天赋的想象力,后天的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让设计师积极地开动脑筋,针对艺术创作中的主题、类型、手法、思想内涵、形式美感和色彩表现等方面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设计创作的想象能力,不拘泥于个别的经验和现实的时空,而让自己的思维遨游于无限的未知世界之中。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与科学一样,没有想象力的设计创作是不可能有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的。
(三)灵感
灵感是经过长期探索和积累之后,突然获得问题的解决办法的一种思维状态。灵感思维具有高度的创造力量:它使你骤然挣脱陈腐观念而产生新颖的设想;它使你不需经过细密的推理而直接领悟事物的本质;它使你显出超常的智慧,一瞬间解开长期令人困惑的谜团。灵感让人感到神秘而又魅力无穷。许多科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在创造发明、进行创作或做重大决策时,都会出现这种直觉现象。心理学家认为,灵感属于创造性思维的范畴,它可以产生和形成于任何科学、艺术、技术产品的思想和构思,在人类认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灵感其实并不神秘。一个人如果长期思考和探索某个问题,在他头脑中就会逐渐积累许多有关的知识和信息,虽然暂时还没有找出最后的答案,但答案可能只隔着一层薄薄的窗纸。一旦受到某种意外的启发,把这层纸捅破,就会恍然大悟、豁然贯通,在认识上出现一个飞跃。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就是灵感迸发的很好证明。在创造性活动中,捕捉灵感往往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金钥匙。灵感的产生会有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灵感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像能贮存在头脑中的知识。灵感必须以创造者长期的探索性劳动为基础。灵感是创造者长期辛勤劳动的结果。
第二,如果创造者的工作环境宽松、和谐,那么对于灵感的出现将会有很大的益处。心情愉快、情绪轻松的精神状态是捕捉灵感的有利条件,而在心情沮丧、精神萎靡的情形下,往往不能产生灵感。对于设计者而言,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有利于形成一个愉快轻松的精神状态,有利于创造性灵感的出现。兴趣是促使人们去刻苦获取知识的动力之一。对某一领域的研究有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留意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与之有关联的事物。设计师若有广泛的兴趣,便会使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经验,这也是捕捉灵感的一个基本条件。正如泰勒所说:“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www.xing528.com)
第三,按固定的思路考虑问题,常常会导致思路堵塞、思维迟钝、反应迟缓,阻碍对新问题的答案的寻找。有人称这种习惯性思维是已将“解决问题的大门关上了”。在这种状态下,应该把问题暂时搁置一边,把注意力从创造对象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去,这对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很有益处。把问题暂时放一放,过几天或数周后,对旧的联想、旧的思路就会有所遗忘,可能会产生新的思路。这时再回过头来考虑原来的问题,由于已摆脱了习惯性思维的束缚,以新的角度出发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问题便能很快得到解决。
第四,原型启发在捕捉灵感方面有很大的作用,是捕捉灵感的重要途径。原型启发是从已有或类似的事物中得到启发,通过联想,爆发出创造的火花,得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案。很多事物都有启发作用,自然现象、日常用品、机器、示意图、文字描述、口头说明等都可以作为原型诱发灵感的出现。
第五,灵感的出现具有鲜明的突发性、瞬时性。因此,有创造经验的人都喜欢随身携带纸和笔,当灵感一闪现,马上就掏出纸和笔记录下来。尽管有时记录下来的新思想、新概念和新形象还不太成熟,或仅具有雏形,但记下后便有了进一步思维加工和试验的条件,有希望获得有价值的创造成果。灵感和它创作出来的作品,虽是瞬间的一个闪念和动作,但只产生于优秀和勤奋的大脑,只有设计者不畏劳苦地学习和积累、孜孜不倦地思考和探求,灵感才可能在瞬间迸发。
(四)审美
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的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美。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它包括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其次,我们应该明确审美是人们对一切事物的美丑做出一个评判的过程。由此可见,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人们根据自身对某事物的要求所做出的一种对事物的看法,因此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但它也受制于客观因素,尤其是人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会对人们的评判标准起到很大的影响。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审美是事物对立与统一的极好证明。审美的对立显而易见,体现为它的个体性。审美的统一性则是通过客观因素对人们心理的作用表现出来的,即在每个时代或阶段,人们所处的环境或多或少都会对人们的审美观造成影响。
由于审美是一种主观的活动,所以很多人会认为,审美只是人的一种特殊的行为,在其他动物中不存在审美。其实不然,人们对动物中是否存在审美这一行为的推测,很大程度上被人们自身的思维左右,而并不是真正从动物的角度出发,难免存在偏差,因此也很难说审美仅是人类所特有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