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鸟类学家周本湘:晴空一鹤排云上,引诗情至碧霄

鸟类学家周本湘:晴空一鹤排云上,引诗情至碧霄

时间:2023-09-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云程健翮及时翔,应难忘,耀炎黄。然而并不广为人知的是,周本湘先生还是才情洋溢的诗人。其成员初为七人,继增为九人。诗社成立之时,周本湘先生尚为学生,他追随师长步武参与其中。现“西来庵”已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存有苏步青、祝廉先、周本湘诸先生的7首诗词。20世纪80年代,华东师范大学组织成立昆曲社,当时的参加者包括张作人、周本湘等教授。

鸟类学家周本湘:晴空一鹤排云上,引诗情至碧霄

江 城 子

骊歌一曲别情长,藕丝香,燕飞忙。回首春风桃李又成行。天下兴亡俱有责,愿此去,莫彷徨。

云程健翮及时翔,应难忘,耀炎黄。缺补金瓯,重聚在钱塘。留得他年寻旧梦,随百鸟,到湄江。

这首《江城子》是《国立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毕业歌》的歌词,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由当时随浙江大学西迁至贵州湄潭的生物系学生周本湘先生撰写。时值抗战时期,大半河山沦于夷狄,战火方殷,旌旗猎猎,先生用这首词句典雅、意蕴深沉的歌子勉励众多学子在告别师长后奔走四方,去重拾金瓯一片。在2007年,这首歌被浙江杭州第二中学(前身为私立蕙兰中学和西迁时期的浙江大学附属中学)确立为校歌,流风余韵,绵延不绝。

周本湘教授

周先生于1938—1942年就读于浙江大学生物学系,毕业后,先任教于浙江大学,在1952年高等院系调整时进入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学系,在杏坛耕耘一生。

先生平生治动物学,是著名的动物学家、鸟类学家,专业领域涉及脊椎动物学、比较解剖学及鸟类学等,而最擅长于鸟类学研究,著有《蛙体解剖学》《中国珍稀动物(鸟纲)》等,主译[美]约翰·W·金布尔《生物学》一书,发表研究论文数十篇。1980年中国鸟类学会成立,先生任第一届学会理事,继任第二、三届副理事长;此外,还曾任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鹤类联合保护委员会顾问、专家组主任,中国西北五省野生动物保护委员会特邀顾问,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会长,上海动物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兼任上海自然博物馆动物馆馆长等,为我国动物科学发展、野生动物保护和动物科学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并不广为人知的是,周本湘先生还是才情洋溢的诗人。先生出身于名门望族,祖上为著名淮军将领周盛传。周氏家族于明代自江西迁至合肥,卜居于紫蓬山下的紫蓬镇,家族的世代班辈是:“国有文方盛,家行孝本先,典章崇法守,理学绍心传。”周本湘先生和其兄弟,中科院院士周本濂均为周盛传将军的五代裔孙。家学渊源,再加上严以律己,他自幼遍读诗词文章,由此奠定了深厚的文学艺术功底。先生从此徜徉于诗词的世界里,一生中吟咏不辍,这曲《江城子》便是他平生所咏众多华章中的一阕。

1940年,正值中华民族奋起抗日之时,是时国运疾危,山河破碎,国立浙江大学为避战火,延文脉,举校西迁,到贵州湄潭办学七年。1943年,浙大苏步青、钱宝琮、祝廉先、郑晓沧等教授在湄潭组织“湄江吟社”,在“吴越久沦丧,音信渺萧瑟”(钱宝琮诗)的环境中,与同道唱和吟咏,感怀时局、抒发感慨、陶冶性情。其成员初为七人,继增为九人。

诗社成立之时,周本湘先生尚为学生,他追随师长步武参与其中。在当时,浙大师生经常到湄潭的名胜“西来庵”游览踏青、砥砺诗艺,留下诗词歌赋二十余首。现“西来庵”已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存有苏步青、祝廉先、周本湘诸先生的7首诗词。

自浙大入华东师大之后,周先生的诗词之名渐为人所知。20世纪60年代,先生受邀设绛帐于华东师大中文系,授古典诗词鉴赏、创作的课程。这在当时传为佳话,先生因之名动沪上学界。

除了诗词以外,先生还精于戏曲艺术,对京昆“国粹”喜爱有加,在浙江大学任助教时,即加入浙大西湖曲社,出演过《凤还巢》等名剧。他擅长青衣角色,在念、唱、做等表演艺术上造诣精深,曾饰演《宇宙锋》中的赵艳容、《贵妃醉酒》中的杨贵妃、《打渔杀家》中的萧桂英等角色。华东师范大学建校后不久,先生在科研之余参与校工会组织的京剧组活动,参与排演《苏三起解》《捉放曹》《法门寺》《空城计》《贵妃醉酒》《二进宫》《甘露寺》等剧目,并多次在校礼堂和虹口工人俱乐部等地演出。

20世纪80年代,华东师范大学组织成立昆曲社,当时的参加者包括张作人、周本湘等教授。曲社成立后曾约请昆曲名家顾兆琳先生前去指导,周先生和顾先生一见订交,由此展开了动物学家和昆曲名家合作的一段佳话。

其时,周本湘先生撰写了多篇爱鸟诗词,顾先生为其中一首谱了曲。周先生对顾先生的谱曲非常喜爱,其后二位名家进一步合作,顾先生殚精竭虑,融合昆曲、古琴曲和民歌曲调,为更多的诗词一一度曲。其曲谱成,周先生激赏不已,反复吟唱。1991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汇集这些诗词,出版了《惜春禽·爱鸟诗词歌集》,并录制成音带。音带由沪上名家华文漪、计镇华、岳美缇、梁谷音、张静娴、蔡正仁、方洋演唱歌曲,由上海昆剧团首席笛师顾兆琪先生演奏笛曲。意蕴深沉的歌词,余音绕梁的曲调,一唱三叹的吟唱,凝成艺术之明珠。

《惜春禽·爱鸟诗词歌集》

顾兆琳先生墨迹

此后,上海开展爱鸟周活动,上海昆剧团的众多名家对《惜春禽·爱鸟诗词歌集》进行了专场演唱。这些爱鸟诗词歌曲还在电台中反复进行了播放。后来《惜春禽》词等5首,收入《当代科学家诗文选》。先生斯人已去,品读先生的诗词,那种对自然和美的眷眷情怀历历可见:(www.xing528.com)

虞美人·惜春禽

东风桃树双飞燕,檐底香巢现。莺梭往复自匆忙。更向绿云深处弄笙簧。

流光换得新雏老,花瘦青梅小。劝君有意惜春禽,一望溪山尽是好园林。

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昆剧团在新排剧目《上灵山》时,仰慕于周先生深厚的诗词功底,请他撰写幕前曲的词,该词完成后赢得了一片赞赏。后来剧团聘请周先生担任了《上灵山》一剧的文学顾问。

青玉案(《上灵山》幕前曲)

云程万叠西天路,发宏愿,求经去。向往灵山心彻悟。须弥净土,宝函无数,就在凝眸处。

师徒历尽千般苦,十地神明暗相助,得见光华参佛祖。庄严妙境,香花飞舞,齐赞勋功著。

先生晚年,在一次生病住院时遇到了同在病中的著名剧作家陈西汀先生。陈先生久慕周先生之名,一直以未曾谋面为憾。这次偶遇后相见恨晚,二人在病榻上唱和吟咏,互相砥砺。后来周先生写了评论陈先生的名作《蝴蝶梦》的诗词,发表在《新民晚报》。

除了诗词之外,先生还致力于科普写作,留下不少名篇。科普散文《红叶西风白雁秋》脍炙人口,先后被编入《百年人文随笔》《聆听科学——中国科普佳作百年选》《广东第二课堂(中学版)》《天地徜徉录》等书刊中。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这是古代中国对通识人才的期待。而在民国时期,这种期待在相当程度上转变为了现实,如周先生这样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双修的学者并非个例。有学者关注到这种现象并进行过思考:

刘丽女士在“《湄江吟社诗存》的价值探析”一文中这样写道:“湄江吟社创作人员的构成,体现了诗人群体学术渊源和文学底蕴的‘文理兼通’。‘吟社’成员共九人,王琎(季梁)、郑宗海(晓沧)、江恒源(问渔)、刘淦芝、祝文白(廉先)、钱宝琮(琢如)、胡哲敷、苏步青、张鸿谟,除祝廉先、胡哲敷为中文教授外,其余皆为理工、教育学科教师……在他们身上,浓厚的中国古典文化的浸润和近代科学理性精神相互交织……同时也体现了文理兼容、培养通才的近代教育思想及其教学成果。”

对那个时代高等教育思想的价值,学者也有所认识。杨东平先生在专著《倾斜的金字塔》中这样写道:“中国高等教育的童年呈现蓬勃的生机,在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内,出现了北大、清华、西南联大为代表的一批现代大学,出现了一批各个学科领域的学术大家以及一大批教育家,谱写了现代教育史上壮丽的一页,其时其地,大师云集、学术灿然、人才辈出,成为现代教育史上一个辉煌的坐标,一座真正的高峰。”

那是一个俊采星驰的时代,文星如云、科研人才似雨,他们迅速奠定了中国现代学术研究框架体系,并有极大拓展。回顾这段历史,笔者不禁产生这样的设想:这或许得益于儒家“立功、立德、立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积淀和余韵?

近年来,“钱学森之问”把人们对当前人才培养现状的举国焦虑推向极致,并引发了人们对人才培养机制的更深入探讨。对那个时期的教育思想保持足够的审视,鉴往知今,也许会寻找到对这个问题的一种解答。

(本文发表于《中国科学报》2013年12月13日。感谢史新柏、赖伟、顾福康、顾兆琳、盛和林、孙心德、唐思贤诸先生就此文接受的访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