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传》中有两份辣味菜式在今天看起来可能觉得颇有意味,其一是“加辣点红白鱼汤”,其二是“加料麻辣豆腐”。书中第三十七回写到,宋江因杀阎婆惜而被刺配江州,在牢城狱里际会戴宗和李逵,三人遂至浔阳江畔的“琵琶亭酒馆”聚饮,席中宋江点了三份“加辣点红白鱼汤”。书中第三十八回提及,宋江在浔阳楼题反诗事发,戴宗被蔡九知府差往东京太师府报信,途中打尖时,酒保推荐了“加料麻辣豆腐”。
如果按照今天的理解,“加辣点红白鱼汤”这一菜式中,“加辣”无非是加了辣椒,点点红色与乳白色的鱼汤相映,很符合色香味俱全的现代烹调原则;而“加料麻辣豆腐”,当是其中辣椒的成分多些,这种饮食风格也契合江湖好汉睥睨天下、纵横八方的行事作风。
其实未必如此,因为辣椒并非我国本土所产,而是外来引入物种。不仅在梁山好汉生活的北宋末年,即使是书的作者施耐庵生活的元末明初,辣椒尚安然地生长在原产地,离进入我国尚有200多年之久。我国食辣的历史虽然悠久,但是在引入辣椒之前,花椒、姜和茱萸一直是传统的辛味调料,其中花椒一直占有主导地位。因此“加辣点红白鱼汤”和“加料麻辣豆腐”中的辣味元素极有可能来自花椒,施耐庵笔下的“北宋版”或者说是“元末明初版”菜式,和现代版应该颇有不同。
《水浒传》是个无肉不欢的世界,众好汉喜好的是“花糕也似好肥肉”,按照李逵的说法是“这宋大哥便知我的鸟意!肉不强似鱼?”而宋江较为另类,“酒后只爱口鲜鱼汤”,且不会去倒拔垂杨柳、醉打山门、大闹快活林,只是借诗赋进行排遣。施耐庵之所以如此设置情节,应该是基于其阴柔多思的准文人性格的考虑。由此来看,宋江的性格和辣椒比较疏离,想必不会嗜辣。因此,即使不考虑辣椒传入我国的时间因素,鱼汤中不含有辣椒也恰如其分。
辣椒在分类学上属于茄科辣椒属。根据农史学研究结果表明,其原产于美洲,后由哥伦布引入欧洲,约在明代后期(16世纪末)开始传入我国,当时人们用番椒、海椒、秦椒、辣茄、辣子等名称来称谓它。
一般认为,目前已发现的我国关于辣椒的最早记载见于明代高濂(公元1573—1620年)的《遵生八笺》,其中记述道:“番椒丛生,白花,子俨秃笔头,味辣,色红……”辣椒被引入我国后,人们应该对其经历了一个接受过程。在高濂的笔下,它被列入“燕闲清赏笺”的“四时花纪”中,与桃花、迎春花、玫瑰花等并列,可见当时其被视作观赏植物;与高濂同时代的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公元1550—1616年)在他的名作《牡丹亭》里描述一个了富绅家的后花园,其中栽培有包括辣椒花在内的多种花卉;类似的记载还见于成书于清初的《花镜》中的“初绿后朱红,悬挂可观”,以及康熙年间的《杭州府志》中的“又有细长色纯丹,可为盆几玩者,名辣茄……”等。
至明清之际的17世纪中期,辣椒的种植已经分布于我国大部分省区,尤以云南、贵州、四川、甘南、陕西等地栽培较多。18世纪中叶以后发展尤其迅速,“嗜者日众”,在长江中上游及西南、西北的许多省区,其甚至成为重要蔬菜品种和调味品,到了“每味不离”的程度。四川地区关于辣椒的最早记载见于乾隆十四年的《大邑县志》,至光绪年间以后,经典川菜菜谱中才普遍有辣椒出现。
辣椒盆景(www.xing528.com)
吴承恩生活的年代为1500—1582年,因此他创作的《西游记》中,在饮食方面固然包含了很多辣味元素,比如说书中曾经提及“饭店又有好汤饭、好椒料、好蔬菜”“油盐酱醋、姜椒茶叶俱全”“椒姜辛辣般般美”“我这山间实是寒薄,没什么香蕈、蘑菰、川椒、大料”“花椒煮莱菔,芥末拌瓜丝”“姜辣笋”“辣芥”等辣味饮食和调味品,但是也不会有辣椒出现。书中所说的椒料和川椒,应该就是花椒。值得一提的是在央视版电视剧《西游记》第一集中,设置了石猴在吃面条时添加辣椒,随之张嘴吐舌、抓耳挠腮的喜剧情节,虽然营造戏剧张力的效果上佳,但于史实有悖。
晚于《水浒传》和《西游记》问世的《红楼梦》一书中,所涉及的饮食和调味品同样出现了辣味元素,比如说王夫人曾经进献给贾母“椒油莼虀酱”,王熙凤调侃因为闹别扭而语带机锋的宝钗和黛玉时,曾说过“既没人吃生姜,怎么这么辣辣的呢?”《红楼梦》的创作年代应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此时我国已经有较广泛的辣椒种植,但是书中在饮食方面却无关于辣椒的明确记载。
颇有意味的是在林黛玉初进贾府时,贾母向她介绍王熙凤的一段话:“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辣货,南京所谓‘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如果能认定这里所说的“辣子”即为辣椒的话,那么很可能这是明清小说中唯一的关于辣椒的记载。舍此以外,检点明清时期早于或晚于《红楼梦》的多种小说,如《好逑传》《三遂平妖传》《三言二拍》《儒林外史》《儿女英雄传》《禅真逸史》《女仙外史》《海上花列传》等种种,对辣椒的记载均阙如。
“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片段早已被选入一些版本的语文教材中,教师在执教时也往往以“辣子即为辣椒”来阐释王熙凤这一形象。那么贾母口中的“辣子”所指到底为何呢?
据农史专家考证,江苏方志中关于辣椒的明确记载要迟至同治时期以后,比如说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的《邳志补》中才记载了“番椒”。由此来看,南京地区对辣椒的食用应该并不普遍。但是从高濂的记述来看,在其生活的钱塘(今浙江杭州)地区,辣椒应是当时较为普遍种植的植物。钱塘、南京两地同在江南地区,数百里之隔,早在16世纪普遍种植的辣椒,在两个世纪之后出现在曹雪芹的笔下,也应该顺理成章。
在光绪五年的《丹徒县志》中记载到江苏地区人们对辣味的忍受力弱,食用番椒后不适感强烈:“不常食者入腹肠胃燥裂,以致便血。”书中的王熙凤是个精明强干、泼辣狠毒的形象,用辣椒来比拟她可谓恰如其分。因此基于曹雪芹对人物性格设置的考虑,“辣子”即为辣椒的可能性也更大些。
(本文发表于《中国科学报》2015年12月2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