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梦的意义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梦的意义

时间:2023-09-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流风余韵所及,在诞生于元末至清中期之际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对此都有所体现。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认为貘是一种可以辟邪的神兽,自唐代开始,人们往往用貘的毛皮制成寝具、垫子等,或者摹画其形于屏风上,以求趋吉避凶。所以日本民歌中有“唉,夜太短了,食梦貘还来不及吃掉我们的梦”这样的喟叹。有学者推断,这一说法极有可能受中国“伯奇食梦”这一传说的影响,甚至可能是因把伯奇与貘混为一谈而创生出来的。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梦的意义

我国曾产生了《周公解梦》《梦林玄解》这样的世界上最早研究梦的专著。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在于人具有高级精神活动能力,即思维能力,但是在人之初,其思维和意识还是简单而模糊的,有点像今天尚未发育成熟的儿童,分不清梦幻与现实。在形成清晰的思维和意识之后,人们虽然已经可以把两者从发生背景上区分开来,但是因为对梦的本质缺乏认知,加之对自然界和自身命运的把握能力和干预能力不足而产生的隐忧,使得人们或者把梦与现实简单而直接地迭加在一起,认为梦可预示现实中的休咎;或者通过瑰奇的想象赋予了其更为深刻的内涵。流风余韵所及,在诞生于元末至清中期之际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对此都有所体现。

三国演义》介于史书与演义之间,具有很强的写实性,并无多少玄幻色彩,但是书中多处渗透着这样的观念,即梦能反映现实,梦到的即是真实的。其中具体分起来又有三种不同情况。

其一,梦与现实同时发生。比如说书中有这样的情节,十常侍祸国,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即后来的汉献帝)被挟持出宫,后藏身于一所庄院外的草堆中,“庄主是夜梦两红日坠于庄后,惊觉,披衣出户,四下观望,见庄后草堆上红光冲天,慌忙往视,却是二人卧于草畔”;曹操孙权双方在濡须对峙,曹操昼寝,梦中“见大江中推出一轮红日,光华射目;仰望天上,又有两轮太阳对照。忽见江心那轮红日,直飞起来,坠于寨前山中,其声如雷”,醒后至梦中所见落日山边巡视,果然看到孙权正在探查敌情。

其二,梦早于现实发生,即预示休咎。比如说,在庞统被射杀前夜刘备“夜梦一神人,手执铁棒击吾右臂,觉来犹自臂疼”;关羽领命进攻樊城前,梦中“忽见一猪,其大如牛,浑身黑色,奔入帐中,径咬云长之足”,遂怀疑此行不详,此后果然被东吴袭取荆州败走麦城被杀;魏延在叛乱前梦见头上生角,费祎明白这是暗示其“头上用刀,其凶甚矣”;邓艾攻打蜀国前,夜梦“脚下迸出一泉,水势上涌”,遂请精于《周易》的护卫爰邵解梦,爰邵预见其必然克蜀,但是功成后却不能全身而退,后来果然应验。

其三,梦晚于现实发生。比如说,马超在西凉州,夜里梦见身卧雪地,群虎来咬。身边将校解释为不祥之兆,推测他的父亲在许昌有祸事:“雪地遇虎,梦兆殊恶。莫非老将军在许昌有事否?”此后果然马上接到噩耗,因为衣带诏事发,他的父亲马腾被曹操所杀;在关羽死后,困守麦城的手下谋士王甫梦见其“浑身血污,立于前”,刘备在梦中见他泣告:“愿兄起兵,以雪弟恨”;曹操在死前梦见“三马同槽”,文中意指司马懿父子篡夺魏氏政权,以马代曹;诸葛亮殒身五丈原后,后主刘禅“在成都寝食不安,动止不宁;夜作一梦,梦见成都锦屏山崩倒;遂惊觉,坐而待旦”,谯周将此梦解释为“主丞相有大凶之事”。

红楼梦》和《水浒传》两书具有一定的玄幻色彩,书中所设计的梦也远较《三国演义》中的离奇和繁复。从中可以看出,除了预示休咎之外,梦还被设置为联结现实空间与超现实空间的媒介,主要表现为超自然的力量通过梦来干预现实。

《红楼梦》第一回即为“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甄士隐为闲居的小乡宦,一日午间“手倦抛书,伏几盹睡”,在梦中见到一僧一道手持“通灵宝玉”,演说神瑛侍者(贾宝玉)和绛珠仙草林黛玉)的前世感情纠葛,遂施礼叩问自身的因果。二仙表示玄机不可预泄,只不要忘了他二人,便可跳出火坑。甄士隐梦醒后抱女儿英莲倚门玩耍,颇为诡异的是,远处竟走来了一僧一道,向士隐讨取英莲出家,并在被拒绝后口占诗云:“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这几句诗其实是对士隐和英莲命运的概括。僧道二人进入士隐的梦中,希冀通过一番对话来点化士隐,影响其在现实中的行动,但士隐未能领悟,遂使女儿和自己经历了如诗中所云的诸多波折,最后才在穷途末路时顿悟并皈依

书中第五回为“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描绘了贾宝玉的一个梦,其情节尤为曲折:宁、荣二公为贾府基业的创立者,因见子孙大多不肖,难以继业,其中唯有宝玉聪明灵慧、略可望成,但又秉性乖张,耽于情思,遂委托身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掌管“人间之风情月债,尘世之女怨男痴”的警幻仙子,希望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导入正途。警幻仙子于是为宝玉构设了梦境,在梦中飨之以美酒饮食,展示概括各人因果的判词,并配以名为兼美的仙子,希望宝玉领略到“此仙闺幻境之风光尚然如此,何况尘世之情景呢”的用意,从而“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但是梦中的干预却未能重塑宝玉在现实中的行动,他仍然以毕生的情痴演绎了一出“悲金悼玉”的红楼梦。(www.xing528.com)

《水浒传》中最著名的梦,则是宋江第一次梦遇九天玄女娘娘:宋江被刺配江州后,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获罪,梁山群雄大闹法场,宋江逃至九天玄女庙的神龛下躲避追兵,然后入梦,梦中受九天玄女礼遇,得以享用仙酒、仙枣,并被授予意在指导其“替天行道,辅国安民,去邪归正”的天书。梦醒后,口中有酒香,手中有枣核,袖中有天书。这样的情节设计,体现了梦境与现实的巧妙结合和渗透,亦梦亦真,令人拍案叫绝。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认为貘是一种可以辟邪的神兽,自唐代开始,人们往往用貘的毛皮制成寝具、垫子等,或者摹画其形于屏风上,以求趋吉避凶。受此影响,日本文化中不仅奠定了以貘为辟邪灵兽的信仰,还衍生出“食梦貘”这一神奇传说,赋予其可以吃掉人的噩梦,保留欢乐吉祥部分,并把这种欢乐照射进现实的能力。所以日本民歌中有“唉,夜太短了,食梦貘还来不及吃掉我们的梦”这样的喟叹。有学者推断,这一说法极有可能受中国“伯奇食梦”这一传说的影响,甚至可能是因把伯奇与貘混为一谈而创生出来的。伯奇相传为周宣王时重臣尹吉甫的长子,因受继母陷害而被放逐,死后成为拥有吃梦能力的神灵,《后汉书·仪礼志》曾对此记载道:“雄伯食魅,腾简食不祥,揽诸食咎,伯奇食梦。”

可以看出,这两个传说创设的前提已经游离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传统认知,在某种程度上是其反过程——梦中发生的事可以照射进现实,先有梦,后有现实,梦与现实本为一体。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谎称自己能在梦中杀人,但在吴承恩笔下,魏征却拥有这样的能力:泾河龙王违反天条,将由身兼天界人曹官的大唐宰相魏征监斩。龙王遂求救于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强拉魏征弈棋,试图延误施刑,魏征见难以脱身,遂进入梦中斩了龙王。

这样的情节设计,一方面体现出人对梦拥有很强的能动作用,从被动地接受梦的暗示和指导,变为可主导、设计梦;另一方面体现出,人可以通过梦来完成现实中的行为,梦中的刀光剑影联结着现实中的流血五步,梦和现实一而二,二而一,已经完全融为一体了,其离奇程度令人叹为观止。此外书中还提到孙悟空在梦中大闹幽冥界,“把猴属之类,但有名者一概勾之”,遂使得人世中“自此,山猴多有不老者,以阴司无名故也”,其设计与梦斩龙王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文发表于《中国科学报》2016年4月8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