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选址
武汉枢纽所在地武汉市位于长江中游、汉水入长江处。市区濒临长江两岸,又因汉水分割,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区位优势明显、地理位置独特(图6-3)。
图6-3 武汉枢纽总平面布置示意图
武汉枢纽现有京广线贯穿南北,处于京广全线居中位置,武九线、汉丹线分别自东、西方向引入,京九铁路麻汉联络线从东北方向引入,在横店站接轨,成为衔接5个方向的枢纽。北距郑州枢纽514km,南距株洲枢纽420km(距衡阳枢纽556km),西距襄樊枢纽320km,东距南昌地区380km,起着沟通中南与华北、东北、西南、华东地区的人员往来和物资交流,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武汉市作为湖北省省会,是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区位优势明显、集散能力强大、辐射范围广阔,依托汉口、汉阳、武昌3个城市核心,将主城与各远城区联为一体,共同发展。工业重点布局东湖开发区、武汉开发区、青山、东西湖、硚口五大工业板块,发展钢材制造、汽车、光电子信息、医药化工、环保等十大产业,即将生产100m定尺钢轨的武钢即处于武汉青山区。所以,铁路配合城市建设和产业调整对于促进枢纽建设与城市、工矿企业和其他交通发展规划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武汉枢纽现有大小车站26个,京广线上有横店、滠口、谌家矶、丹水池、江岸、江岸西、汉口、汉西、汉阳、武昌、余家湾、武昌南、大花岭13站,汉丹线上有朱家台、舵落口、新墩3站,武九线上有何刘、新店2站,北环线上有沙湖、武昌北、八大家、楠姆庙、老武东、武昌东6站,南环线上有南湖、流芳2站。主要的大型客站(武昌站、汉口站)、编组站(新建武汉北、武昌南)及货运设施均集中在京广铁路的两侧,已经形成以京广铁路及长江大桥为主轴的客货运输格局。
项目研究阶段,枢纽范围内新建改建的工程包括武汉北编组站工程、客运专线武汉站工程、合武武襄汉宜引入工程、武昌南、汉口站客运系统设施改造工程,以及武汉枢纽南环线改造等一系列配套改造工程,四大动车基地、四大维修中心、四大调度中心武汉均占其一。
根据焊轨基地主要技术标准要求及生产线的工艺特点,在枢纽总图的框架下,结合武汉铁路局铁路生产力布局调整,按照充分利用铁路内部自有土地进行建设的原则,征求铁路局相关部门意见后,在武汉枢纽及周边的既有车站、货场等铁路设施内或附近进行了现场选址踏勘,先后对武昌北、八大家、楠姆庙、老武东、何刘、南湖、武南,以及横店、黄陂货场进行了调研分析。具体分析过程见表6-2、表6-3。
表6-2 各车站建焊轨基地条件比较表
续表
表6-3 选址可行性分析表
结合上表环境、规划及建设用地等影响因素分析,最终确定在何刘站、武南站进行方案研究。
武汉长轨焊接基地为新选址建厂方案,工艺布局与厂址条件相互之间紧密关联,在可行的几个选址方案中,根据具体的场地规模和限制条件,进行了工艺总图布置,并对各工艺方案布置进行比较。
1)武南方案。
武昌南编组站:武汉枢纽内江南地区的主要编组站。既有为二级四场、自动化驼峰。到达场8条(有效长850m),上行到发场3条(有效长1 050m),下行到发场9条(其中2条有效长1 050m),调车场24条,编尾设牵出线2条。根据枢纽总图规划,随着武汉北编组站的建设,江岸西编组站将转变功能,枢纽形成“一主(武汉北)、一辅(武昌南)”编组站格局。车流尽量集中武汉北办理,武昌南主要担当武九线至江南地区、京广线株洲方向至衡阳枢纽地方车流,以及西南、东南折角车流作业;武昌东站仍为路厂联合编组站,为武钢车流服务。
利用武昌南编组站下行正线与下行到发场间既有铁路用地。焊轨基地装卸线利用原武汉机务段维修工厂接轨道岔接轨于下行到发场北咽喉。由武钢到达的运送短轨列车经南环线通过武昌南编组站南部疏解区,接入上行到达场。利用转场联络线转入下行到发场。利用编尾牵出线进行取送作业,取送作业时切割下行到发场咽喉。
武南方案的特点是基本为铁路单位用地,即利用下行正线及下行直通场之间K1215+700左右向南的位置进行工艺布置,本地块主要是既有维修车间(属铁七局)用地,南面为通往机务段等铁路单位的公路,北面夹地为荒置水塘湿地。由东北向西南是下行正线出岔接通直通场的联络线。此地块最窄处为直通场北端咽喉区,距下行正线距离约32m,向南则逐渐变宽,在公路端约有112m。
由于北端咽喉区及联络线限制,存在两个工艺布置方案,方案一是联络线出岔北移,加宽咽喉区北边的用地,用地长度可以达到1.7km左右。方案二是不改建联络线,用地范围向南移500m左右,征用拆迁公路对面的铁路公安、水电维修班组、供电工区等单位的用地,同时改移公路。以下就两个方案对工艺布置的影响进行分析。
方案一:该方案改建京广下行正线连接下行到发场的联络线,滚装线布置于下行正线与联络线间地块,短轨存放台、长轨存放台布置于中铁七局地块。南端修建有效长300m牵出线。短轨车到达需两台调机协助作业。
联络线出岔北移后,利用既有通往维修车间的出岔作为焊轨基地的出岔,焊轨基地内设三股道,一股道作为500m成品轨线路,另一股道作为短轨运输走行线,在尾部与短轨装卸线联通,通过尾部迁出现,将短轨运轨车送到装卸线上。本方案加工工艺流程由南向北,两条流水线平行但工位适当错开。工艺流程如图6-4所示。
图6-4 工艺流程图
本方案工艺总图布置,将100m待焊轨和500m成品台放在咽喉区南(维修工厂主要地块)焊接、正火、热调工序放在靠近咽喉区较窄地块,500m时效区放在咽喉区北部(现水塘地块)。工艺布置宽度偏紧,100m待焊轨台设6处(含配轨台),但5处宽度仅为8m,尾部一处为14m。存轨量约为175km,稍显不足。500m成品台宽度13m,时效台则为8m,均满足要求。
本方案虽有一定的缺陷,主要是短轨运输不畅,短轨台偏窄,但从工艺布置、征地拆建及建设周期等各方面考虑,实施的可能性较大。
方案二:该方案将原接轨道岔由单开改为交分,焊轨厂平面布置规则。需拆迁中铁七局维修工厂、消防处、给排水工区、武南领工区电务工管组等单位,另有铁路职工5层楼住宅楼1栋,废弃既有交通涵。在K1217+850附近修建交通涵,改移通站道路。拆迁建筑面积多达23061m2。除中铁七局预制厂拆迁对生产影响较小外,其他单位的拆迁都对武南编组站的生产产生较大的影响,需还建后才能建设焊轨厂。该方案不仅拆迁工程量大,且实施困难,无法满足工程建设时间要求,研究后予以放弃。
联络线不动,仍然利用既有通往维修车间的出岔作为焊轨基地的出岔,工艺流程及总平面布置不变,但总体向南平移。焊轨基地内设二股道,一股道作为500m成品轨线路,另一股道作为短轨卸车线,待焊轨台设四处,其中尾部待焊轨台宽度为24m,其余为9m。500m成品台和时效台均满足要求。
本方案工艺流畅,但须向南征用多家铁路单位的车间用地,还要改建公路及过下行正线公路涵,与一方案比其优势不大,征地和拆迁、改移道路难度较大,难以满足建设时间的要求,可实施性不大。
2)何刘站方案。何刘站位于武九线K34+065处,站房在右侧,西距武昌南编组站约26km,东距新店站14.35km,距离武汉钢铁公司运输距离约10km,设立焊轨厂的位置十分优越。武昌东编组站和流芳站各有2条正线从西端咽喉引入车站,车站设4条正线、2条到发线(有效长850m),设基本站台及中间站台各1座。武汉天兴洲货车外绕线工程中,本站西端咽喉将新建何刘上行客车联络线,便于九江方向客车接入新武汉站。在车站同侧为高山,站对侧为阶地,地势开阔,村落零星分布。
本方案考虑设于何刘车站站房正对面,设计焊轨基地采用U型方案,横列布置于车站对侧,土地主要为农田和水塘,其间有大小张村和何刘村的民房。站对右设置牵出线1条,有效长300m。车站对侧预留增加1条到发线条件。
专用线由何刘车站向东修建迁出线取送车至焊轨基地。由于场地条件开阔,工艺总图布置比较舒畅,考虑整个生产流程由东向西开始,即短轨台和500m长轨台设于东面,时效台设于北侧,焊轨基地内设二股道,一股道作为500m成品轨线路,另一股道为短轨卸车线,待焊轨台设四处,宽度为15m,年存轨能力为198km。500m成品台宽度13m,年存轨能力为210km。时效台为8m,均满足要求(图6-5)。
图6-5 焊轨基地何刘方案示意图
本方案紧邻武钢,工艺布置顺畅,但是须全部征地,存在民房拆迁的问题,需充分考虑其对建设周期的影响。
(2)方案比选
武汉长轨焊接基地为新选址建厂方案,工艺布局与厂址条件相互之间紧密关联。工艺方案按U型工艺布置,根据选址情况,对各工艺方案布置进行比较。(www.xing528.com)
1)武南方案。研究的两个方案,方案一是联络线出岔北移,加宽咽喉区北边的用地,用地长度可以达到1.7km左右。方案二是不改建联络线,用地范围向南移500m左右,征用拆迁公路对面的铁路公安、水电维修班组、供电工区等单位的用地,同时改移公路。两个方案的工艺布置如下。
方案一:联络线出岔北移后,利用既有通往维修车间的出岔作为焊轨基地的出岔,焊轨基地内设三股道,一股道作为500m成品轨线路,另一股道作为短轨运输走行线,在尾部与短轨装卸线联通,通过尾部迁出线,将短轨运轨车送到卸车线上。本方案加工工艺流程由南向北,两条流水线平行但工位适当错开。
根据U型工艺要求,本方案工艺总图布置,将100m待焊轨和500m成品台放在咽喉区南(维修工厂主要地块)焊接、正火、热调工序放在靠近咽喉区较窄地块,500m时效区放在咽喉区北部(现水塘地块)。工艺布置宽度偏紧,100m待焊轨台设八处(含配轨台),但七处有效存轨宽度仅为7.5m,配轨台为11m。存轨量为170km。500m成品台宽度13m,时效台则为8m,本方案基本满足要求,但有一定的缺陷,主要是短轨运输不畅,短轨台偏窄。
方案二:联络线不动,仍然利用既有通往维修车间的出岔作为焊轨基地的出岔,工艺流程及总平面布置不变,但总体向南平移。焊轨基地内设二股道,一股道作为500m成品轨线路,另一股道作为短轨卸车线,待焊轨台设四处,其中尾部待焊轨台宽度为24m,其余为9m。500m成品台和时效台均满足要求。
本方案比方案一优势主要在于短轨的运输工艺比较流畅,没有过多的调车作业。
2)何刘站方案。何刘方案专用线由何刘车站向东修建迁出线取送车至焊轨基地。由于场地条件开阔,工艺总图布置比较舒畅,考虑整个生产流程由东向西开始,即短轨台和500M长轨台设于东面,时效台设于北侧,焊轨基地内设二股道,一股道作为500m成品轨线路,另一股道作为短轨卸车线,待焊轨台设四处,宽度为15m,年存轨能力为198km。500m成品台宽度13m,年存轨能力为172km。时效台为8m,均满足要求。
3)经济技术指标分析。
A.技术指标分析。各方案主要技术指标对比分析见表6-4、表6-5。
表6-4 各方案主要技术指标对比表
表6-5 方案比较及推荐意见
武南方案二相对于方案一,在征地拆迁和工程建设周期上可行性太小,而工艺的优势并不明显,予以放弃,以下只对武南方案一和何刘站方案做比较。
B.经济指标分析。各方案建设期投资对比分析见表6-6。
表6-6 各方案建设期投资对比表
注:1亩=666.67m2
结合表6-6分析,建设期投资何刘选址方案较优。
各方案全寿命期经济效益对比见表6-7。
表6-7 各方案全寿命期经济效益对比表
结合表6-7分析,全寿命期的经济效益武南选址较优。
表6-8 两方案优缺点分析表
C.结论。通过表6-8对武昌南、何刘场址方案优缺点的分析可以看出:结合工艺总体布局及工程长远角度,虽然何刘站方案存在焊轨厂布置规则、取送作业简便、与武钢联系方便等优点,且两方案投资相当,但何刘站方案建设用地均需新增,难以保证建设工期,因此,推荐武南场址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