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吴承恩构建的动物分类体系-量子世界的花果山

吴承恩构建的动物分类体系-量子世界的花果山

时间:2023-09-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原来,这一安排源自中国出现较早的一种动物分类体系——“五虫说”。书中运用“五虫说”,并融合神话传说,构建了一个涵盖人间、地府、天宫和西天佛国的动物分类体系。这里用昆虫类取代了甲虫类,把五类动物和天仙、地仙、神仙、人仙、鬼仙共分为十类,而人仍被归入蠃虫类。这应该是吴承恩心目中构建的关于《西游记》的最权威的动物分类体系。吴承恩无缘得见此书,因此他所构建的动物分类体系,仍然把人归入蠃虫之列。

吴承恩构建的动物分类体系-量子世界的花果山

在《西游记》的第一回中记述到,美猴王每日率领众猴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嬉戏宴乐,忽然有一日萌发了关于生死的忧患意识,因此众猴劝慰道:“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日日欢会,在仙山福地,古洞神洲,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王拘束,自由自在,乃无量之福,为何远虑而忧也?”少年时每读书至此,就会心生疑惑:按照文中意思推断,猴类当是属于麒麟和凤凰管辖的,这一丛林法则出于谁的安排?以美猴王桀骜不驯的性格,为何要接受这种安排?相信众多读者也应不无疑惑。

原来,这一安排源自中国出现较早的一种动物分类体系——“五虫说”。根据《说文解字》中对“虫”的解释:“有足谓之虫”,因此“五虫说”中的“虫”,泛指所有动物。关于“五虫说”记载,最早见于成书于约公元前1世纪的《大戴礼记》中的“易本命”篇:

“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倮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此乾坤之美类,禽兽万物之数也。”

这一分类体系把动物分为五类:羽虫,指的是禽鸟类,其中以凤凰为首;毛虫,指的是兽类,其中以麒麟为首;甲虫,指的是有甲壳的动物,其中以龟为首,后世多称甲虫为介虫;鳞虫,指的是鱼类、蛇等体表覆盖有鳞片的动物,其中以龙为首;倮虫,后世也称作蠃虫,倮通裸,倮虫即指体表无毛覆盖的人类及蛙、蚯蚓等,其中以人为首。

根据这一分类体系,关于《水浒传》中一处疑问也由此得到了解答:书中常用“大虫”一词来形容剽悍威猛的人物,例如人们熟知的“母大虫顾大嫂”“病大虫薛永”等。这里所说的“大虫”并非现在所理解的昆虫、甲虫类,而是中国古代某些时期对老虎的另一称谓。在书中就多次出现了“吊睛白额大虫”“锦毛大虫”等说法,在《西游记》中也是如此。

现代通常使用的生物分类方法是采用生物之间各种不同的特征,如结构、功能、行为、营养、遗传等,并以生物进化的已知历史为依据来分类,所使用的分类单位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处于不同分类单位中的生物是按照其亲缘和进化关系来安排的。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种与种之间至少有一个特征不同。而在“五虫说”中则主要依据动物的外部特征,特别是体表的特征来区分。

囿于当时的认知水平,“五虫说”当然是比较粗疏的,多有错讹,而且其中加入了想象色彩。比如说,该体系把每一类中的动物数主观设定为360种,但实际上目前科学家已经描述了多达200万种不同的生物,其中动物就约有150万种,而且还有越来越多的生物被逐步发现;把龟归入甲壳类动物,而按照现代分类体系,其属于爬行类动物;把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两栖类动物蛙,和属于环节动物门、寡毛纲、正蚓属的陆生动物蚯蚓同归入倮虫类,并和人类并列,这当然谬以千里;此外,“五虫说”以并不存在的凤凰、麒麟和龙分别作为不同类别之首,无疑是出于臆想。

当然,该体系也具合理之处,比如说其关于毛虫类的划分,就接近现行分类体系中的兽类,这一类动物均属于脊椎动物中的哺乳纲,是由爬行类进化而来的;此外,其关于羽虫类的划分接近脊椎动物中的鸟纲,等等。(www.xing528.com)

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把这一分类体系运用到了极致并有所扩展。书中运用“五虫说”,并融合神话传说,构建了一个涵盖人间、地府、天宫和西天佛国的动物分类体系。

但值得注意的是,书中多处提到了关于物种的划分,但是对“五虫说”中的五类,说法不尽统一,似乎吴承恩本人对此也不甚了然。例如在第三回中这样写道:“那判官不敢怠慢,便到司房里,捧出五六簿文书并十类簿子,逐一查看。皞虫、毛虫、羽虫、昆虫、鳞介之属,俱无他名。又看到猴属之类,原来这猴似人相,不入人名;似甗虫,不居国界;似走兽,不伏麒麟管;似飞禽,不受凤凰辖。”这里用皞虫、昆虫取代了倮虫和甲虫。文中还出现了猴属、甗虫和人,从文意判断,他们似乎均单列为一类。

同在这一回中的后文这样写道:“原来那谛听是地藏菩萨经案下伏的一个兽名。他若伏在地下,一霎时,将四大部洲山川社稷,洞天福地之间,蠃虫、麟虫、毛虫、羽虫、昆虫、天仙、地仙、神仙、人仙、鬼仙可以照鉴善恶,察听贤愚。”这与前文又不尽相同。

文中表述得最为明确且清楚的一处是在“第五十七回 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假猴王水帘洞誊文”中,借如来之口所进行的阐释:“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这里用昆虫类取代了甲虫类,把五类动物和天仙、地仙、神仙、人仙、鬼仙共分为十类,而人仍被归入蠃虫类。这应该是吴承恩心目中构建的关于《西游记》的最权威的动物分类体系。

吴承恩与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生活的年代大致相同,前者为公元1500年—1582年,后者为公元1518年—1593年。1596年,也就是李时珍辞世后的第三年,《本草纲目》在金陵正式刊行。在书中,李时珍依据外形及用途将植物分为五部:草部、谷部、菜部、果部和木部,并细分为山草、芳草等三十大类;把动物也分为五部:即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和兽部;人单属一部,即人部。这是我国又一部在世界上较早地体现了生物分类的著作。吴承恩无缘得见此书,因此他所构建的动物分类体系,仍然把人归入蠃虫之列。

(本文发表于《中国科学报》2015年6月1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