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来苏寺:苏东坡游览之地,石壁诗文和墨碑尚存

来苏寺:苏东坡游览之地,石壁诗文和墨碑尚存

时间:2023-09-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蓬安县银汉乡与广安县境接壤的地方,有一座山,叫 “来苏山”。山上有寺,叫 “来苏寺”。渐渐地,玉盘山和山上的寺庙,也就有了新的名字——来苏山、来苏寺。苏东坡确曾游寓来苏寺,相关旧志均有记载。《蓬州志》引 《顺庆府志·名胜迹章》载:“眉山苏轼游郡南朱凤山半载。又寓蓬州山寺,因名来苏寺。洗砚池、碑刻尚存。今碑已剥圮,惟池水一泓而已。”来苏寺内石壁刻有诗文,并有苏轼墨碑。

来苏寺:苏东坡游览之地,石壁诗文和墨碑尚存

蓬安县银汉乡与广安县境接壤的地方,有一座山,叫 “来苏山”。山上有寺,叫 “来苏寺”。山名、寺名,何以名之? 据传,是因为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来此游览和寓居,人们为纪念他而更名 (山原称 “玉山”或 “玉盘山”)。

苏轼游完白云山,搜寻了汉代大辞赋家司马相如足迹,就到了玉盘山。玉盘山上有寺,寺旁有池,苏轼的笔砚就在池中洗涤。他画了不少关于白云山景致的画,画上都题有诗。墨迹未及全干,有人上山来了。来者是山下的村民小香子,他是巴族人,精干、聪明、武勇,腿好使唤,很让人喜欢。宕渠 (今渠县)、眉山、广安、成都等地的名人学士和官员来游览这一带风景,小香子都做向导。这次,苏轼来游山,也是小香子做的向导。小香子带来了水果、兔肉、烧馍等好多好吃的东西一一让苏轼品尝。苏轼在吃时,发现小香子神色很不开心,动不动就叹气,心里像是有很为难的事情,于是就问:“小香子,有什么事不开心?”小香子不肯说。苏轼诚恳地说: “小香子,你说,只要我能做到的事,我一定尽力。”小香子慢吞吞地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村里的财主富一方新立了规矩,今年村民进贡不要粮,不要金银,只要名人的字画。那富一方势力很大,收买过很多官员,好些不怕事的村民惹着了富家,打官司从来未赢过。富家又网罗了很多家丁,村民们若硬拼反抗,只有吃亏的份儿。富一方有个儿子,自命不凡,有了钱和势力做后盾,从小就玩大了胆子,喜好做两件事:一是玩弄女人,二是附庸风雅。附近哪里有好看的女人,富少爷就一钱二势地弄到家里来折磨。附近哪里有名人雅士的字画,他也要想办法据为己有。这两天听说著名文豪苏轼来了,富少爷就央求他爹富一方改改今年收贡品的规矩。富少爷知道自己去向苏轼求字画,苏轼必然不会应允他这类常常欺压百姓的人的要求,他就想逼迫百姓去向苏轼求字画,然后他再以收贡品的形式将字画全部据为己有。可是,村民以前听过私塾先生茶余饭后摆的龙门阵,知道苏轼是爱护百姓的好官。这两天,又从当向导的小香子口里证实了苏轼的确是个好官。村民就都不忍心麻烦苏大人,宁愿到时候挨富家的刑法处置。小香子明白村民的心意,可始终想不到帮助村民们渡过难关的办法。要知道,离富一方规定的期限只有三天了。三天一过,村民将会愁苦成什么样子呢? 小香子不敢想象,只能叹息。小香子的叹息让苏轼捕捉到了。

苏轼听了小香子的叙述,捋须沉思了一会儿,就命随从铺纸磨墨。小香子见了,急急问:“苏先生打算赠给村民们字画吗? 这不是要我们都向富家屈从吗?”苏轼笑笑说:“小香子,难道你有更好的办法吗?”苏轼对一童仆说道:“拿两锭银子。小香子脚程好,到蓬州城买些黄绢来吧。”小香子只得依了。小香子买好黄绢赶回玉盘山,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

所有的黄绢都被苏轼画画或写字用完的时候,已是第二天黎明。在场陪着的人都舒了一口气。有的倒地就想睡,熬夜累的。苏轼对童仆说:“我的字画,留下来,给百姓们去应付恶势力。”等随从们洗好笔砚,收拾停当,就在小香子的带领下下山了。小香子一路走一路喊:“苏大人肯帮我们啦! 乡亲们,苏大人肯帮我们啦!”家家户户陆续有人出来,三三两两地汇聚到这支下山的队伍中来。很快就聚了一大路人,声势浩荡地往财主富一方院子走去。

富家院子早有了准备。家丁们手持棍棒、标枪、砍刀,站在要道两边和各处重要地势,有些隐蔽的地方,还躲藏了些弓箭手,个个如临大敌。(www.xing528.com)

苏轼挥手让乡亲们止了脚步,然后大声说:“我们是来交字画的,不是来闹事的。请说话能算数的出来。”一小会儿,富一方就带着富少爷和几个家丁出来。老远,就笑嘻嘻地拱手作揖:“哟,贵客,贵客,贵客呀! 三生有幸,三生有幸呀!”富少爷瞧见苏轼的风采,也赶紧施以学生拜见先生之礼:“久仰苏先生,今日得以一睹先生风采,真乃三生有幸也!”苏轼讨厌这种酸气,很干脆地说:“我保证我这几位童仆手里捧的字画,都出自我的手笔。你保证收了字画以后,不会为难百姓们吗?”富少爷急不可耐地对他爹耳语几句,然后回答:“只要先生能够保证字画都是你的真迹,我爹也能保证,今年的贡品再不为难众位乡亲。”乡民中,有的胆大的吼起来: “要立下毒誓,免得后悔。”富少爷就举高一只手,大声发誓:“皇天在上,只要我今日得到的字画,都是苏先生手迹,我富家绝不再为难村民。如有违誓,我富家就遭天火烧雷公劈。这下行了吧?”乡亲们无话,都望着苏轼。苏轼做个手势,示意童仆把字画交给富家,然后向乡亲告辞,往果州方向而去。

富少爷得了至宝似的,令家丁们小心又小心地搂着那些字画回家。富家老少都怀着激动的心情欣赏着那些字画。很久,富少爷才捶胸顿足起来:“哎呀,这些都没盖上苏先生的印章呀!”富家的人都发现了这一缺憾,唉声叹气一阵,却又毫无办法。字、画都是苏轼手笔,富家能再找乡亲们吗? 据说,富家得到的那些字画,没有印鉴,富家的人都不好意思在其他人面前炫耀。因为是苏轼的真迹,他们又舍不得丢掉或毁去,只好一代一代保存着。到了张献忠兵战四川时,那些字画便不知所终……

后来,经不住乡亲们的反复盘问,小香子终于说出了真相。此后,苏轼让富财主一家吃了哑巴亏,有苦说不出的故事也就在百姓们中间流传开来。渐渐地,玉盘山和山上的寺庙,也就有了新的名字——来苏山、来苏寺。

苏东坡确曾游寓来苏寺,相关旧志均有记载。《蓬州志》引 《顺庆府志·名胜迹章》载:“眉山苏轼游郡南朱凤山半载。又寓蓬州山寺,因名来苏寺。洗砚池、碑刻尚存。今碑已剥圮,惟池水一泓而已。”在 《广安州·县志》中也有这样的记述:“来苏山与蓬州接壤,东坡曾往游之。遗传,遂同名胜欤。”来苏寺内石壁刻有诗文,并有苏轼墨碑。由于年深月久,加上1966年至1976年 “文化大革命”的浩劫,现今碑刻已全然剥圮,无从考证到有价值的东西了。洗砚池也已然成为一个沙凼。当地民间流传着一首题为 《中秋月》的诗“深更夜静人清寒,银汉经钟震玉山。一身一夜难天晓,明月何时召我还?”与史籍记载的苏轼原作大致相近,“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可作为苏轼曾游寓蓬州山寺的又一佐证。

采集地:蓬安县银汉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