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福禄井传说|神奇地风水败坏,福气财气顷刻消失

福禄井传说|神奇地风水败坏,福气财气顷刻消失

时间:2023-09-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福禄井的名声传出后,顺庆府内各县乡的大户人家纷纷在这一带买地建房,安家落户。道士根据他的勘察和走访,向知府说了因为府衙东边少了一尺半,中轴线恰好压住了福禄井的风水主脉,所以致使福禄井渐渐枯竭,成为废井。福禄井的风水败了后,福气和财气都被冲败了,所以才会有这样的结果。

福禄井传说|神奇地风水败坏,福气财气顷刻消失

南充城是在朱元璋平定天下后,由原故城 (今顺庆区五星店)迁建至北津渡 (今果城路与迎恩街交汇处)。南充县知县麦实茂兴建县学,奖励读书人,在提倡教育、开化乡民上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以后历代府县官员增修或改建城邑时,都把学馆及教育设施摆在重要显眼的地段。从明洪武至崇祯的近三百年间,在顺庆府南充县城内及近郊,除了官府开办的府县学府之外,还先后建立了民间集资的果山书院、金泉书院、嘉湖书院和懋林修书院。历年参加科举考试高中举人、进士的人为数不少,仅顺庆府首县南充县在明朝中进士者就有十四名,中举者有二百五十二名,其中有不少人成为名满天下的学问家或贤达官员。

南充人先后在县城的东南边建起了文庙、学馆,依次命名街巷为黉墙街、孔迩街、学院街、联科巷等……这些命名反映了顺庆地方尊师重教的文化底蕴。往学院街向东有一条街叫大东街,在明朝时建有大东门,出城门至嘉陵江下河处,有一棵大黄桷树,树下有一口双眼井,当时被人们称为 “双洞子”,井水清澈甘甜,四时不涸,附近住户都取这口井里的水饮用。时间久了,做生意的商家越做越兴旺,财源滚滚而来,家中读书的孩子个个聪明,学业大进,很多人都取得了功名。

有一天,一个和尚云游到此地,尝了这口井里的水,见到了商学两旺的情形后,便送了一偈语给这口井:“风吹福禄井,状元坐地等。再等五百年,必出能干人。”这里的百姓一听,果然如此,一致认为和尚不是凡人。既然他能称赞这口井的风水好,水里必定有神通,不然怎么会出现这么多的举人、进士? 商家这么生意兴隆? 这都是两口井带来的福气和财运。因此,人们便根据和尚的偈语中取 “福禄”二字,把这口 “双眼井”称为 “福禄井”。福禄井的名声传出后,顺庆府内各县乡的大户人家纷纷在这一带买地建房,安家落户。

后来,又有一铁冠道人到南充城游玩,见到嘉陵江上下中坝地形奇特,风光秀丽,他便丢下了一句谶言:“大洲连小洲,此地出公侯。”此言在顺庆府内不胫而走。果然,在明朝中期,南充县有韩士英、陈以勤、陈于陛、任瀚、黄辉等一批学子考中进士,并官至朝廷重臣,位列公侯。

韩士英,顺庆府相如县琴台乡人,明武宗正德九年 (1514)中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嘉靖皇帝为表彰他大败蒙古军的功绩,御赐蟒衣玉带,还亲笔题匾 “宫保尚书”,下令当时四川巡抚张士珍派员到顺庆府南充县城为韩士英修建功德牌坊,悬挂御赐匾额,由此南充老百姓称他为 “韩宫保”。韩士英回到顺庆后,也在南充县城东南这一带置了府第,并且经常与已退休在家的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陈以勤 [顺庆府南充县青居人,嘉靖二十年 (1541)中进士]、吏部主事任瀚 [顺庆府南充县城狮子坝人,嘉靖八年 (1529)中进士]、翰林院编修黄辉 [顺庆府南充县人,明万历十七年 (1589)中进士]四人在东街口上的一座茶楼上饮茶。后人为了纪念这四个贵人,便将这座茶楼称为 “四贵坊”。明末崇祯年间 (1628-1644),四川屡遭战乱,南充县城也被战火几度毁损,“四贵坊”茶楼荡然无存。(www.xing528.com)

明朝亡,清朝兴。到了嘉庆年间 (1796-1820),有一新任知府到任,他仍然遵循前任重视府内教育的传统,不断地兴办学馆,鼓励百姓子弟读书入仕,考取功名,但总是中举者寥寥无几。他想不明白为何从明朝到本朝的三百年间,顺庆府内人才辈出,中举人、进士的人很多,而在本朝近百余年间,南充县乃至顺庆府的读书人,科考场战绩皆未延续明代的辉煌,除初期的顺治、康熙年间只有乡人罗为赓 (南充县城郊栖乐垭人)顺治十一年 (1654)中举,张有光 (南充县人)康熙三十三年 (1694)中进士外,后期几乎再也没有人取得功名。这时,知府从当地老人那里知道了福禄井的故事,他想:莫非是这口井的风水所致? 由于年代久远,历代修补城邑时,河水改道,几百年间那口福禄井早已干涸被废。后来,他请了一个道士来勘察风水,想修复福禄井。道士是明洪武年间来顺庆的铁冠道人的门徒,有些道行。他勘察期间也一直在想祖师原说的谶语 “大洲连小洲,此地出公侯”,怎么到了这代便不灵了? 经过仔细察看和走访,他终于弄清楚了风水被败的缘由。

原来,在乾隆后期,国运昌盛,百废俱兴,顺庆府府库充盈,决定重建府衙门即顺庆府署,选址在县城南 (即今市工人文化宫)。官府召集了府内的能工巧匠,商议修建方案。由于所召工匠都是有名的师傅,大家争论纷纷,一时无法决断。官府看到这种情形,便决定先选出一个掌墨师,条件是打中轴线时,只能从前方往后方打,如同在田里栽秧一般。一般的工匠都从后往前打,面对官府的要求,大家心中都无底,但为了争当掌墨师,也只好硬着头皮在地上打,哪知打出的线多是歪歪扭扭,不能对准方位,其中只有一个青年匠人打出来的线又直又平,于是官府当场便选定他做了掌墨师,并对派去的监工说:“就以这条线为基础。”哪知监工误认为以此为基础就是以此为中心,便叫工匠们各司其职。青年掌墨师毕竟经验不足,也没有重新丈量,便以此为中心绘制了图纸,开始择日破土动工。工匠们加班加点,不到一年时间,一座金碧辉煌的府衙便告竣工了。官府前来验收,坐在堂上一看,怎么看都有点不对劲,后来经测定,原来东边少了一尺半,因此,中轴线的两边不对称,成了东倒西歪的一座大堂。官府不由大怒,将掌墨师打了一顿板子,工钱全扣,逐出顺庆府。官府无奈之下也只得在这东倒西歪的大堂上审案,中间也不知判了多少糊涂案,冤枉了多少人。

道士根据他的勘察和走访,向知府说了因为府衙东边少了一尺半,中轴线恰好压住了福禄井的风水主脉,所以致使福禄井渐渐枯竭,成为废井。福禄井的风水败了后,福气和财气都被冲败了,所以才会有这样的结果。知府听了忙向他请教修正的办法。道士说:“在府衙东边修一座楼,在西边重建四贵坊。东边楼应取名为 “奎光阁”,楼中塑一 “魁星点斗”像 (民间百姓又称其为 “魁星楼”);西边四贵坊要改名。为了早让府内出贵人,激励读书人上进求功名,应取攀蟾折桂之义,改名为 “四桂坊”。顺庆府自有明以来,金榜题名的乡贤众多。在这两座楼上铭刻前朝乡贤的功绩,供市民祭祀,以召先贤的神灵来镇东倒西歪的大堂,所谓 ‘邪不胜正’,上梁不正,下梁岂有不歪之理? 这也是 ‘正人先正己’的道理呀!”知府一听觉得有些道理,于是召集工匠同时动工,建起了 “奎光阁”和 “四桂坊”,并铭刻先贤名字及功绩于上。果然,又过了几十年,那干涸的福禄井又有了清冽的井水。后来,顺庆府又出现了如张澜、朱德、罗瑞卿等一批杰出人物,算算期间正好约五百年,也应了洪武年间那老和尚 “再过五百年,必出能干人”的偈语。

采集地:顺庆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