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老观场有一米商,姓张名天赐,天回山前封山垭人,做斗载生意。他在老观场买米,到阆中城里卖,逢场买米万余斤,冷场几十个背脚汉背到袁家岩装船上载,其水路经清泉、井溪、东兴、文成出东河口,从嘉陵江逆水而上,到华光楼停泊,批发至城内商贩,在高家坎、下新街、米粮市、太平寺等街出售。谁都知道老观场的上熟白米香甜可口,是城内市民的抢手货。有时市场疲软,也有欠账,但欠账有个规矩,那就是不能欠隔年账,年关前必须付清。
农历腊月三十日前是收账的最佳日期。为了收账,张天赐提前两天进城,住在郎家拐栈房,挨门挨户收账,三十那天基本收完,欠户再三留他吃过午饭再走。饭后返回老家足有一百里路,步行需十个小时才能赶到。他身着长衫,腰下拴一钱袋子,装满银圆和少量的铜钱,走时买了一纸糊的灯笼、一把蜡烛、一匣火柴,预备赶夜路。离开县城已是下午一点多钟,他大踏步地赶路,经文成、博树,下牛家坡至回龙场 (清泉),爬石垭坡。天已黑定,他单身一人虽有些害怕,但三十晚上相对比较安全。再经字库梁、过土垭到百坡子时,蜡烛燃尽,张天赐摸黑五里路到了老观场。
封建社会讲迷信。大年三十,老观场家家户户大门紧闭,贴上灵符,封住财门,交夜后才开财门,迎新年、迎财神、放鞭炮,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民俗。这段时间,街无行人,鸦雀无声,只有天灯高照。张天赐看到蜡烛难以买到,失望地走在街道上,经过街楼前侯姓会馆时,忽然看见从铺板缝中射出一线灯光,大喜。他从中偷看,是侯大爷横卧在床上吸大烟,心想:侯大爷也认识我,这下可以有灯了。于是他连声呼道:“侯大爷、侯大爷。”侯大爷懒洋洋地问:“谁半夜三更叫门,什么事?”
“我是张天赐,从城里收账回来。走到这里,街上没有人影。灯熄无烛,买不到蜡烛。我见你家中灯亮,来找个柏皮火把赶路。”
“街坊上哪有什么柏皮火把?”
“麦草、谷草都行。”(www.xing528.com)
“哪有那些东西?”
张天赐只好离开,未行三五步,侯大爷叫道:“姓张的,回来。我给你出个主意,把对门刘老三的天灯取下来提上照路嘛!”张天赐说:“不敢、不敢,我另想办法。”侯大爷说:“不怕,不怕,我给你做主。”张天赐大起胆子,取下天灯提上就走。
不多时辰,开财门时间到了,人们都要看看天灯里的天烛燃得好不好。如果是蜡烛开花,来年就有好运;如果是蜡烛流泪 (流油),这年就有灾星。可是刘老三的天灯不知去向,此是不祥之兆。正琢磨中,侯大爷翻身而起,告知刘老三说:“不久前我见一人路过,向我借火。不从,就取下你的天灯赶路,前往天回山方向去了,可能走得不远,动作快点还追得上。”刘老三几弟兄闻风而动,提起火把、棍棒立即追赶,追了二三里地,到樟树湾就见一人提着灯笼,正是他们家的天灯,刘老三大吼一声:“贼人,大胆。”张天赐被吓出一身冷汗,他以为是土匪,忙说:“我的钱在腰下的钱袋子里,要拿就拿,不要伤我性命。”刘老三大叫:“过年过节谁要你的钱? 谁伤你性命?”一看有些面熟,原来是做斗载生意的张天赐,不敢得罪,问其由来,张天赐实言相告。刘老三惹不起侯大爷,但想问个明白。侯大爷承担了责任,说此为小事一桩。等刘老三走后,侯大爷转身对张天赐说:“不是我帮忙,你脱不了干系。”张天赐忙取出五块大洋送给侯大爷,侯大爷送他一对蜡烛:“祝你来年好运。”
采集地:阆中市老观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