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嘉庆年间 (1796-1820),离阆中城二十多里的郑家山有个叫郑谟的老实农民,身材魁梧,力大惊人,平日以卖柴为生。
有一天,郑谟到阆中城卖完了柴,来到嘉陵江边,正要过江回家,忽听江岸号子连声,举目一望,只见那里紧紧围着好大一堆看热闹的人。他好奇地挤进人群一看,原来是很多修建华光楼的工匠在抬一根大梁正往三层楼上移动。因为看热闹的人多,工匠们不停地吆喝:“不要挡路,站远点!”郑谟站在圈子里,被一个工匠头儿推了一把:“站远嘛! 要帮忙就搭把手,不帮忙就快走,不要在这里碍手碍脚的!”郑谟望着那工匠头儿,淡淡一笑:“这梁嘛,扛上去就是了,怎么要那么多人!”工匠头儿斜他一眼:“说得轻巧,拈根灯草,你来扛嘛!”郑谟冷笑一声,慢慢悠悠地说:“你赌我? 那就让我来试一试嘛!”“你扛上去了我给你挂红游街!”工匠头儿不以为然地随口答道。郑谟说:“好,说话算数!”从平地到楼顶,少说也有十余丈之高,听说有人打赌扛中梁上去,看热闹的更是人山人海。有的说行,有的人说不行。郑谟听了也不作声,挽起袖子,走上前去分开众人,把大梁一头抱起来,往肩上一靠,脸不红,身不歪,“嗨”的一声,水桶粗的大梁便上了肩,然后一步步把大梁扛上了华光楼顶。在场看热闹的人,个个目瞪口呆,惊叹不已。
郑谟扛大梁的事像长了翅膀,一传十,十传百,轰动了整个保宁城,又传到府尹那里。府尹听见这事,暗暗吃惊,想看看此人究竟是何等样人。郑谟应召而来。府尹见郑谟长得膀圆腰阔,粗壮结实,身上穿得破烂不堪,还打着光脚板,便赏了他银两,叫他添置些衣裳鞋袜。
郑谟拿着银两,买了衣服,可跑遍了全城的大街小巷,都因为他的脚板太大,竟没买到一双合脚的鞋子。于是,他又拿着剩下的银两来到府衙。府尹问他:“你回来干什么?”郑谟回答:“买不到合脚的鞋子,前来还你银两!”郑谟取出银子往桌上一放,扭头就走了。府尹见郑谟有勇无谋,年轻老实,奏明朝廷,封了他一个农官。(www.xing528.com)
现在,阆中市垭口乡小梁村的坟林山上,还有 “皇清特授农官郑谟字尔治”的一块墓碑。九十多岁的郑老太太还经常给儿孙们说:“我们的祖先是个莽汉。”
采集地:阆中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