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在果州城西的大方山下,住着一户清贫的人家。户主谢寰,年轻时举为孝廉,后在州衙做事。妻子胥氏,品貌端庄,聪慧勤劳,被乡邻称为贤德媳妇。可离奇的是,胥氏怀孕足月,却迟迟不生,家人忧虑不安。冬去春回,又是一年农历三月三日,正值黄昏日落时,大方山上彩云呈祥,霞光万道,胜似神山仙境。此刻谢寰家来了位游方道姑,她手持拂尘,用慈善的目光注视着卧床的孕妇,口中念念有词,随后挥手写出十六个大字:“天上人间,今生有缘。瓜熟蒂落,自然平安。”道姑刚离开谢家,室内便传出了婴儿的哭声。
谢寰为给女儿取名,日思夜想,道姑所写的十六个字时刻在他眼前闪现。他深知女儿生得奇,应有超凡脱俗的名字相配,就选了道姑所书的 “自然”二字。
果然,谢自然不愧为奇女子,聪颖怪异,从小就不吃荤腥。七岁后,她相继拜尼姑越惠、日朗为师。她常讲道家之事,且言辞典雅,词意高异。在大方山的一座小庙中,谢自然终日参拜老君神像,终于精诚所至,感动了母亲,同意她出家修行。从此,她久居在山侧的石洞中,潜心修道。
光阴荏苒,十四岁的谢自然长得灵秀可人。一天,母亲为女儿送来饭菜。不料,谢自然一见白生生的稻米饭,顿时神情恍惚地说:“娘,这碗里全是蛆虫呀!” “自然,你终日读书,莫非眼看花了。这是娘为你做的新米饭呀!”“娘,我一见就反胃发呕,真的不想吃。”从此,她就不肯再吃饭了,并一再用皂荚煎汤饮下,引起剧烈的腹泻。泻了几次后,泻出许多虫来,或大或小,或红或白,形状不一。从这以后,她就变得体轻目明起来。
不吃饭了,谢自然就只吃柏树叶,每天吃一枝。七年后,她连柏叶也不吃了,只喝清水。再过了两年,就连水也不喝了。消息传出,果州官民无不称奇。这年,正逢刺史韩佾到任,他听到这个传言,以为妄语,便把谢自然接到北堂东阁,整整关闭一月,然后率老少百姓开锁验证,发现谢自然虽一月不食,而肤体宛然,毫无消瘦之态。韩刺史赞叹不止,当众嘱咐爱女韩明拜谢自然为师。
谢寰在外游历多年归家,见女儿不食,顿时怒气冲冲地骂道:“我家世代儒风,怎会有你这样的妖孽惑人?”于是,便把女儿禁闭室中达四十余天。谁知放出来后,谢自然愈加爽秀。后来,新刺史李坚到任,久闻谢自然名声,亲自登门看望。一番攀谈,犹如知己。谢自然请求:“贫道乃修行之人,自应远离尘世。居城非便,愿依泉石而居。” “好!”李坚毫不犹豫地答应她的请求,“我立即派人在金泉山上修筑石室两间,供真人居住。室内所需物件,都由官府备办。”从那之后,谢自然便身居金泉山上,修道朝阳洞 (隐仙洞)达十三年之久。其间,洞中常有蟒蛇、猛虎出入,但谢自然独居山洞,悠然自若。(www.xing528.com)
谢自然四十岁时,离开南充,云游四方,凡名山、洞府、灵迹之处,都辛勤寻觅探访。据说曾拜程太虚为师,受 《五千文紫灵宝箓》;又师从天台山玉霄峰司马承祯,得上清法。后又回到南充,在金泉山继续修炼。
春去春回,到了唐贞元十年 (794)十一月十二日这天,金泉山头乐声悠扬,数千名侍女云集于此。谢自然从朝阳洞中走出,拱手向官民告别:“上界金母来召,接贫道赴上界为仙。”这时,谢自然的祖母、母亲、妹妹,以及徒众已闻讯赶来告别。片刻,朝阳洞前升起五色祥云,谢自然腾空而起,飞向天际。此刻,阵阵仙乐震动着山头,只见栖乐山顶上滚落下两块巨石,一块落在会仙溪,另一块落在半山腰的道路旁。谢自然飞过嘉陵江时,对岸山头鹤鸣声声,铜铃悦耳,此后,人们将这座山称为鹤鸣山 (宋时,此山建白塔一座,又称白塔山)。
谢自然白日飞升,旷古奇事,果州刺史李坚上表益州节度使韦皋,韦皋将此事上报朝廷。唐德宗接报后,便下诏对谢自然进行褒美。又令李坚在金泉山谢自然道场立碑,并撰 《东极真人传》。这之后,历代文人雅士留下了很多吟咏谢自然白日飞升的诗词。其中,数唐韩愈的 《谢自然》、宋苏轼的 《水龙吟》最被传诵。岁月沧桑,世间多变,会仙溪中的 “飞仙石”和 《东极真人碑》已渺无踪迹,只有栖乐山下的 “飞仙石”还依然幸存。千百年过去了,南充人民至今仍在讲述着当年谢自然白日飞升的动人传说。
采集地:顺庆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