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大数据教育方兴未艾,吸引了政、产、学、研各界的关注,但是大数据专业建设尚在探索,大数据教育的生态尚不完善。大数据专业建设应立足长远的视角,培养“政、产、学、研、创”一体的交叉复合人才。大数据教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高校、地方政府、企业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协同合作,因此各方均需思考如何在其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1)针对市场对大数据人才需求的特点,高校需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思考如何使大数据专业建设方案落地,培养出符合大数据用人单位需求的人才;同时加强大数据师资培训,以弥补大数据师资不足的现状。
①高校可开设跨学科融合的课程。大数据专业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需要从多学科角度并结合领域应用知识培养产业需要的合格的大数据人才。
②高校可与企业紧密合作。大数据专业实践性较强,而高校普遍缺乏大数据实践的环境,因此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出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大数据人才。
③高校可采用“双师制”教学。高校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但缺乏工程经验,吸纳企业工程师参与教学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④高校可将学生实践、实习等成绩计入学分。大数据是一个面向应用的专业,实训实习等实践类课程在大数据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将实践实习等成绩计入学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⑤师资是关系到大数据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之一,大数据师资建设需要优化知识结构、师资队伍,加强大数据师资培训力度,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等,了解企业大数据应用需求,熟悉大数据工程实践,增加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比例等。
(2)大数据教育生态发展,是一项多方协同合作的艰巨任务,地方政府需思考如何引导大数据教育生态的发展。
①地方政府可组建集中式的大数据教育基地。大数据教育基地可以作为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桥梁,为高校师生提供集中式的培训,也可对社会上相关人才开展大数据技能培训。
②地方政府可引进优秀的大数据教师和企业技术开发人员,形成高起点的人才培养基地,为企业输送人才。(www.xing528.com)
③地方政府可出台政策鼓励优质师资人才跨区域流动,弥补大数据师资不足的现状。
(3)大数据人才培养的目标需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相结合,因此企业需思考如何发挥企业的优势,实现校内校外相结合共同培养大数据人才,降低企业的培养成本和招聘成本,降低人才流失率。
①企业可鼓励大数据人才走进高校传授专业技能,对接学校教育与产业需求。
②企业可接受本科生实习,给学生提供接触真实案例的机会,培养应用型人才。企业用人时可优先选择人才,促进生态循环。
③企业可通过研发任务的形式将任务交给学校完成,一方面解决研发人员紧缺的问题,另一方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4)大数据专业建设尚缺乏完整的标准和体系,教育主管部门需思考如何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
①教育主管部门需对教材进行内容审定、推荐教材和参考案例,为大数据教育提供系统化、规范化的培养内容。
②教育主管部门需尽快出台人才评价标准体系,为人才培养和人才输出提供可靠依据。
③教育主管部门需设立教育专项资金,推动大数据人才培养的进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