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构建“三维四层”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见图1),优化本科教育教学内容。目前已经完成以ACM/IEEE CS2013指南为基础,18个知识域为主体,强调系统知识和系统能力培养,对标国际名校,新系统级综合性课程的设置,结合新工科背景下,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等行业企业对工程科技人才的关注点,邀请企业专家、资深工程师深度参与,结合行业真实需求,完善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在保证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完成传统课程升级改造。
图1 “三维四层”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2)完成多元层次化竞赛引导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实践体系(见图2)。重点依托现有品牌大赛,结合其他新兴世界及国家级双创大赛,强化创业导向的毕业设计,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引导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实践,探索弥补现有“创意-创新”理论支撑不足及“创新-创业”指导推进不足的有效实践体系。项目实施以来,该实践体系在国际/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CCPC)、全国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全国高校互联网金融应用创新大赛、北京市大学生(创业类)毕业设计项目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图2 多元层次化竞赛引导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实践体系
(3)打造产学协同育人体系。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师资培训等方面,学院积极申请并获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新工科专业,与华为、泰克教育联合建设新工科人才创新基地(见图3),合作建设在线课程“大数据基础与应用”,2018年申请获批14项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2019年申请获批6项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www.xing528.com)
(4)积极推动创新创业管理制度完善和落地实施具体方案。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将创新创业、社会实践、艺术实践积分纳入培养方案。为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参与实践创新的热情,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设立新创业、社会实践、艺术实践积分制,并制定相关细则以规范创新创业、社会实践、艺术实践活动与实践训练通识课的学分转换工作。
图3 新工科人才创新基地
(5)积极组织新工科教学交流与研讨,推动新工科专业建设。牵头成立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2018—2019年为联盟理事长单位,项目负责人为联盟秘书长,联合信息技术领域企业,组织大量教学交流研讨、师资培训活动,参与编制并发布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机器人工程、能源互联网、服务科学与工程、金融科技5个新工科专业建设方案(讨论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