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间艺术文化生态论:深度研究与成果

民间艺术文化生态论:深度研究与成果

时间:2023-09-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法国艺术史家兼艺术评论家丹纳可以视作一位从文化生态的角度研究艺术发展的重要人物。《艺术哲学》一书中,他结合大量的西方艺术史实进一步论证了他的这种观点。文化艺术的创造活动取决于许多不同的因素,自然因素、地理环境、文化传承、种族社会、经济技术等各种综合因素都对艺术的创造产生影响,这些因素既非一成不变,也并非独自影响艺术的创造,艺术作为社会的产物,它的文化生态是完整的,因素是综合的。

民间艺术文化生态论:深度研究与成果

法国艺术史家兼艺术评论家丹纳(Hippolyte Adolphe Taine,1828—1893)可以视作一位从文化生态的角度研究艺术发展的重要人物。丹纳深受19世纪自然科学的影响,特别是达尔文进化论。在他的《艺术哲学》一书中,他将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流派等艺术的创造活动和艺术发展归因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这一理论早在18世纪的孟德斯鸠那里就已经初见端倪,到了丹纳的手中,更有所发展。《艺术哲学》一书中,他结合大量的西方艺术史实进一步论证了他的这种观点。丹纳的《艺术哲学》开篇就指出,“认定一件艺术品不是孤立的,在于找出艺术品所从属的,并且能解释艺术品的总体”32。他用来解释艺术产生和发展的观点和方法是建立在一种整体的认识基础之上的,不管他后来分析艺术产生的依据是什么,我们认为这种思考方法是全面和有意义的。他说,艺术家及其作品都隶属于同时同地的艺术宗派或艺术家家族。了解一位艺术家,要把其他的艺术家集中在他的周围,“因为他只是其中最高的一根枝条,只是这个艺术家庭中最显赫的一个代表”。进一步讲,艺术家庭也不是孤立的,在它的周围还有趣味一致的社会,“因为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对于群众和对于艺术家是相同的;艺术家不是孤立的人”33。了解艺术必须考察艺术所处的时代精神和风俗习惯,这是对艺术作品很好的解释,也是决定艺术创作的基本原因,考察艺术史就可以验证艺术是与当时的时代精神和风俗习惯同时产生、同时消亡的,丹纳罗列了大量的艺术史实来证明他的这一论断。对于这一论断,他还作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比较,来说明“风俗和时代精神对美术的作用更明显”34。这一比较就是人们所熟知的,以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中的湿度、温度来比喻他所说的时代精神与风俗概况,以芦荟、桔树、橄榄树、葡萄藤,以及橡树燕麦松鼠苔藓之类比喻艺术的样式,并指出:“自然界有它的气候,气候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植物的出现;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它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艺术的出现。”35显然,艺术的产生、发展并不像自然界动植物的消长那么简单,艺术创造是复杂的人类活动,其中的社会因素、文化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丹纳的比喻也是有深刻道理的,只是不能直接推论。丹纳总结说:“精神文明的产物和动植物界的产物一样,只能用各自的环境来解释。”36虽然在《艺术哲学》中丹纳对艺术存在的分析多限于时代精神、风俗习惯、种族社会、法律制度以及宗教道德等因素,正像人们批判的那样,丹纳对艺术的分析多依据上层建筑的东西,没有触及到社会的基础,只考察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却忽略了或是不够强调最基本的一面——经济生活”。“他完全没有认识社会的基本动力是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37但我们认为,丹纳对艺术的分析“用各自的环境来解释”,是一种整体、基础的理论方法,虽然丹纳对艺术史论证评析的依据不够全面和彻底,但他带给我们的启示不仅是一种整体的思考方法,同时也提醒我们将艺术创造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联系起来。

我们在这里并非评判丹纳这种朴素而具有历史意义的艺术“文化生态”理论的得失,我们更想说明的是,丹纳实际上采用了艺术及其环境之间关系的思想与方法来解释艺术史,而他的不足也许就是我们进一步自觉,且又能进一步弥补或必须直面的问题。

河南林州板岩乡太行山区民居(www.xing528.com)

自然环境因素是文化创造过程当中客观存在的条件,人通过社会的媒介、文化的媒介才成其为人,但文化的创造和社会的发展又必须借助自然世界才能创造人类的历史。在文化的创造活动中,自然又并非完全静止的,人的文化创造和社会化活动使各种自然环境因素也在不停地变化,自然条件的变化对人类的文化创造产生重要的影响。这说明自然与文化的双方是互动的,而且自然的意义还在于人类在文化创造活动中如何利用自然,当人类活动与自然发生关系时,自然的价值就显示出来。从历史上看,自然环境因素对人的情感气质、思想意识产生了重要影响,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的确影响了文化和艺术的发展和创造,这正如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所大量列举的。但同时,社会条件与自然条件相比对艺术的影响要大的多,特别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由于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依赖越来越小,艺术创造受自然的影响也越来越小。斯图尔德也曾敏感地觉悟到这一点,罗伯特·墨菲指出:“生态环境和社会系统间相互交换、相互影响的直接性,以及技术在此过程中的显著作用,表明生态学社会变迁和进化的重要因素。斯图尔德早就敏悟到这一点,然而,在1938年他认为环境因素的影响随着整个社会系统日趋复杂而减弱。更先进的技术将跨越环境的约束,虽然社会集团仍然是由劳动铸造而成的,但劳动对自然的依赖将日趋减少。人们可能会论证当我们获得对自然的逐步控制时,社会进化受到超越自然限制的影响。因而,我们和自然之关系的节骨眼,就不像[生存]斗争那样被动的适应和调整。”38虽然人类的文化活动对自然环境有着强烈的主动性,但自然环境的“价值”与“权利”是不能违背的。对于中国民间艺术来说,由于其特殊的社会环境因素和经济技术条件,文化艺术创造活动对自然的依赖是显著的,环境因素对艺术创造的影响也是强烈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等因素的发展,自然对民间艺术创造的影响也在减弱,这也是历史的现实,但这种变化以及对自然界的控制,对艺术的生存和自然的影响是否是一种进步和必然规律,是既令人深思又需要及时作出判断和决策的。

文化艺术的创造活动取决于许多不同的因素,自然因素、地理环境、文化传承、种族社会、经济技术等各种综合因素都对艺术的创造产生影响,这些因素既非一成不变,也并非独自影响艺术的创造,艺术作为社会的产物,它的文化生态是完整的,因素是综合的。艺术社会学家阿诺德·豪泽尔(Arnold Hauser,?—1978)曾经将影响艺术创造的因素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的、静止或相对静止的因素;另一类是文化的、社会的、可变的因素。这两类因素对艺术创造活动的影响同样重要。“如果我们过分强调自然的力量,那么我们就把文化结构的产生看成了‘神秘的自然过程’。假使我们过分强调意识的作用,那么我们就会创造出某种没有内容的怪物来。”39他指出,艺术创造活动的所有自然因素和文化因素都是在不可分割的相互依赖中发生作用的,而不是依赖于部分“独立的变项”和“不变项”,它是相互依赖的变项之间互动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