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代的伊斯兰教史研究
詹应鹏,字翀南,回族著名学者,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天启间,其先后任嘉兴知府、嘉湖兵备道、两浙右参政。崇祯四年(1631),他辞官回乡,享年八十一岁。詹应鹏有深厚的汉文化功底,又对伊斯兰教甚有造诣,他撰写的《群书汇辑释疑》,介绍了伊斯兰教的来源、穆罕默德在伊斯兰教创立和发展中的地位,伊斯兰教的教义等多方面的内容,用儒家理论来解释伊斯兰教,把程朱理学融入伊斯兰教义之中,为伊斯兰教中国化开辟了道路。
张忻,明末伊斯兰教学者,字静之,山东掖县人,天启五年(1625)进士,崇祯时官刑部尚书,李自成攻陷北京时参加起义,旋降清。清顺治二年(1645)四月,授兵部左侍郎,兼右副都御史,巡抚天津,其间注重津门防海护漕,呼吁减轻地方负担,著有政声。四年,因静海唐官屯民起事,杀副将周天命,坐饬防不密,丧师掩饰,降二级调用,不久以病致仕。他潜心研究伊斯兰教义、教史,著有《清真教考》,认真考察了伊斯兰教的源流和发展历程、教义,并引用大量资料进行论证,阐述了伊斯兰教义的大致内容以及伊斯兰教的历史。该书还记载了中国西域回鹘信奉伊斯兰教的情况,也有对回回天文历法的记载,对于研究回回历法的起源及其在中国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该书已佚,该书序言尚存于刘智《天方至圣实录》。从序言可以看出,张忻以中国的太极学说会通伊斯兰教真主本体论,提出“无极”、“太极”命题,从哲学角度认识伊斯兰教,并成为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哲学基础。他指出:“而当日西游之名公巨卿,不能取其至理经学一表彰之。第多为颂说,以形其西方极乐世界焉。予故采辑数语,使天下达者,知清真一教,独出诸家之上。至其理之精深,道之正大,又当据其经传,与有志者相求与无尽焉。”[183]
二、清代的伊斯兰教史研究
马注(1640—1711),云南保山县人,回族。面对明清鼎革,改朝换代,他认真学习阿拉伯文、波斯文,研读《古兰经》、圣训,钻研伊斯兰教义,康熙二十二年(1683)撰成《清真指南》十卷。该书包括伊斯兰哲理、历史、天文、地理、教规教仪、诗文唱和、身世自赞、教派斗争以及阿拉伯、波斯、中国神话传说等资料文献。该书文笔洗练,深入浅出,取材丰富,特别注重制定教条、教款和说教。他凭借深厚的儒学底蕴,用中国传统文化阐发和补充伊斯兰教义,如关于真主“创世说”,他从“真主运无极而开众妙之门”入手,讲述“无极而太极,而火水风土,而天仙人神”,最后得出“无始无终者乃真主独一之有”的结论,运用宋明理学素材丰富了伊斯兰教“认主独一”这一命题。(www.xing528.com)
伊斯兰教学者刘智(约1655—1745),江苏南京人。他自幼诵读《古兰经》,十五岁起读儒家经典,后又研习阿拉伯文、波斯文,并阅读佛教、道教、基督教及西方文化书籍,再重新系统研究伊斯兰教教义及哲学,并在全国寻师访友,交流学术,搜求经书。晚年回到南京,闭门著述,撰成《天方典礼》、《天方性理》和《天方至圣实录》等著作。其中雍正二年(1724)成书的《天方至圣实录》,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传记,属于史学著作。全书除卷首外,共二十卷。卷首记述穆罕默德的“圣德”、“圣行”,并辑有“历代圣容记”。一至三卷记穆罕默德的先世及“世统、国统、道统、化统”、源流图说和穆罕默德年谱。四至十八卷为年谱,概述穆罕默德的生平事迹及高贵的品德,主要是创兴伊斯兰教的全过程。十九卷记述中亚、西亚、北非伊斯兰教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地理、社会、文化和习俗概况,附录有中国史籍对这些国家的记述以及文化交流等。二十卷记述中国史籍对伊斯兰教的有关记载、明清帝王对伊斯兰教及穆罕默德的赞文等有关评论,清真寺碑记及有关伊斯兰教著作的序跋等。全书重点突出了穆罕默德四十岁以后创兴伊斯兰教、制定教制教法及传教的情况,是中国第一本穆罕默德的传记,开创了中国伊斯兰教史的篇章。
清赵汕著《经学系传谱》,记述了明清两朝中国回族、撒拉族中伊斯兰教著名经师的传承关系和宗教、社会活动,收录明末以来胡太师(胡登洲)以下著名经师二十五人传谱,并附有纪事。书前有《系传总图》,罗列各经师之间的传承关系,总共收入二三百人。书前有舍蕴善序文和赵汕自序。
这些回族学者撰写的具有历史学性质的著作,都以伊斯兰教研究的形式进行,将回族与伊斯兰教研究结合在一起,而且以教义的阐释为主。在教义的阐释中,体现着一种将伊斯兰教“本土化”,使其能为一般中国人所理解的思想倾向。因此其回族史研究还没有从“经学”(伊斯兰教“经学”)中独立出来,而是依附于经学。[18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