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唐晏《渤海国志》
该书由清末民国初人唐晏撰。全书共四卷,卷一有《原始》、《纪年》、《后纪年》三目,以编年的形式记述了渤海族上溯肃慎之始,下迄金源满洲发展变化概况。卷二有《地理》、《职官》、《舆服》、《礼乐》、《词命》、《姓氏》、《风俗》、《物产》八志,分类记载了地理辖区、典章制度及民情风俗。卷三有《朝贡》、《征战》二表,以立表形式记载了渤海国与唐朝及与日本和其他邻国交聘往来与征伐之事。卷四有《同姓》、《异姓》、《孑遗》三列传,前两列传记载了王室大氏一门人物简要事迹以及王室亲属大臣、使臣简况。后一列传则记载了渤海国灭亡后后代子孙的一些情况。文中许多地方多有作者的考证,并对相关历史资料有所归纳和整理。该书是中国除张建章《渤海国记》以外最早全面记载渤海国的一部史著。清代学者刘承幹认为:“自有此作,而渤海一国之史乘乃备焉已。”[120]金毓黻认为该书“体例粗备,征引颇富,惟尚多可商之处,证义尤不精确”[121]。这确实是一部难得的全面研究渤海国及渤海族的史著,其史学和史料价值不言而喻。此书有南林刘氏求恕斋己未(1859)刊本,1984年文物出版社影印线装一册。
二、《渤海国志长编》
该书由金毓黻撰集,以唐宴的《渤海国志》为蓝本增辑而成。全书共二十卷,分为《总略》、《世纪》、《后纪》、《年表》、《世系表》、《大事表》、《属部表》、《宗臣列传》、《诸臣列传》、《士庶列传》、《属部列传》、《遗裔列传》、《地理考》、《职官考》、《族俗考》、《食货考》、《文征》、《丛考》、《余录》等十九目。《总略》分为上、下两卷,之所以名为“总略”,目的是“明所自也”,以编年的形式“叙次渤海民族兴废递嬗之迹”[122],为本长编的主要内容,占据了全书约五分之一的篇幅。该《略》是作者“通览中外载籍,蒐辑渤海遗闻,凡得三百三十余事而成”[123],是其他纪、表、传、考之泉源和丝缕。《世纪》则为渤海十五王的编年大事记,是作者根据《旧唐书》、《新唐书》、《册府元龟》、《唐会要》、《五代会要》、《辽史》诸书及新罗、高丽、日本诸史所得,钩稽排比而成。《后记》则始自东丹耶律倍人皇王,终于五十七年后东丹国除,因其国臣民仍为渤海族,故仿《世纪》例专列一目。《年表》是以表格的形式,将自唐武后圣历元年(698)高王祚荣建国之日起,讫后唐明宗天成元年(926)末王諲譔降辽之日止,这期间的年代按干支、渤海、唐梁后唐、辽、日本、新罗、高丽、西历对应进行换算。《世系表》以表格的形式简要地记载了从大祚荣到大諲譔的君王世系情况。《大事表》记载了从大祚荣到东丹国除的大事。《属部表》记载了和粟末部相邻各部落在这一时期与唐交往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宗臣列传》记载了渤海君王大氏宗亲中担任大臣的一些生平简况。《诸臣列传》则为宗亲以外的一些大臣的生平活动简况。《士庶列传》仅记载了没有入传者的八位士庶之人的简略事迹。《属部列传》记载了曾臣属于渤海的其他五个部落的发展兴亡简况,其中有黑水、拂涅、虞娄、越喜、铁利等部。《遗裔列传》则记载了渤海国亡后,渤海族后裔从东丹国一直到宋、辽、金时期大氏之族四十三人,他族百有七人的生平事迹。《地理考》将十五府“每府之地悉加考证,明其所在,复于每州之下条举原流加以諟正,其国内地山川、四境之所至,亦略为甄叙,复为图以佐之”。卷末并附以“交通五道”。《职官考》则因“渤海职官壹遵唐制,惟名号稍异”,所以作者“以《唐书》本传为主,而以见于中外古籍者补其未备并为之说于下,备考览焉”。《族俗考》中,作者将诸书言渤海礼俗之可考者汇集于此编,包括了种族、姓氏、礼俗等。《食货考》记载了渤海境内土特产以及与唐及其他各国四邻朝贡、赠送、交易各种物资的情况。《文征》是征集渤海人自撰之作和他国与渤海有关之作,作者将“君相之敕牒与臣僚酬酢之文属之,博系群籍,冣而录之,凡得二百有九首,釐为八类,曰唐敕,曰表、曰国书、曰诗、曰铭、曰序、曰书状、曰遗裔之文”。《丛考》是作者“撰《渤海国志》既竟,复穿贯众说,考其异同,得五十余事,命曰‘丛考’”,“综举其要,厥有六例:一曰释义,二曰明例,三曰考异,四曰存疑,五曰正误,六曰互证”[124]。此目在全书中占了较大篇幅。《余录》是对“靺鞨”、“长庆宣明历”、“渤海乐”、“海东绎史”、“东京城”、“金石古迹”等的考证。之后仍有《补遗》补《丛考》。又有《附录》一于其后,为一些人名事迹的考证。《附录二》则为“征引书录”,包括了中国古代以及朝鲜书十三种,日本书三十九种,是一参考文献目录。最后附有长编目次、通检、刊误、识语等。(www.xing528.com)
总之,该书是一部较早全面论述、考证渤海国史的大作。又因其引用的资料均有出处,所以此书的史料和史学价值极高,是我们研究渤海民族和渤海国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著作。该书有辽阳金氏千华山馆丛著版,收入大中国图书公司印行的《中华文史丛书》第七辑中。
三、《渤海国史》
魏国忠、朱国忱、郝庆云所著《渤海国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此书是作者在1984年出版的《渤海史稿》的基础上撰著而成,它体现了观点的客观公正与论述的实事求是,强调立论的充实有力和史学方法的严谨周密,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原则,是一部研究渤海国历史的科学力作。全书45万余言,内容包括了靺鞨的建立;渤海国的发展与强大;辖域、区划和人口;民族源流与主体民族;渤海政权的性质及其同唐朝的关系;统治机构与政治制度;社会经济与社会制度;渤海文化;渤海与邻国的关系;渤海的灭亡与东丹的建立;渤海国的历史归属和历史地位共十一章,并且书中附有有关渤海国文物照片和纪年对照表等。全书不仅参考了传统的历史资料,而且充分运用最新考古资料和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这部著作正如干志耿在其“序言”中所讲的那样,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其一,内容全面、系统,结构更为合理,是渤海史研究上的第一部通史;其二,采用了大量渤海考古与文物资料,补充了史料的不足,使文献与文物相结合;其三,从民族学理论的高度,剖析了渤海国主体民族的族属问题,做出了渤海国的主体民族和主导力量只能是靺鞨族或确切说是粟末靺鞨的正确论断,奠定了渤海国史和渤海民族史研究的史学理论基础;其四,正确地阐述了渤海国与唐王朝的关系问题,明确指出渤海国是唐朝的渤海郡,即渤海都督府,是隶属于唐朝中央政府的一个地方民族政权,亦即渤海是唐朝管辖下的一个羁縻州府;其五,是以往渤海史研究至今的新成果,为集大成之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