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诏国与大理国
初唐时期,唐皇朝加强对西南地区的控制与管理,先后设南宁州都督府、姚州都督府、嶲州都督府以统辖。到七世纪中叶,滇东的爨氏政权在唐王朝的打压下开始衰落,洱海周边形成了六个较大的民族部落,史称“六诏”。唐开元二十六年(738),蒙舍诏(在今云南巍山县南部)首领皮罗阁在唐皇朝的扶持下兼并其他五诏,建立南诏国。是年,南诏迁都太和城,唐封皮罗阁为“云南王”。皮罗阁死后,其后代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扩张,疆界包有今云南全境、四川南部、贵州西部、缅甸北部、老挝及越南北部。天宝后,南诏和唐的关系始终处于时战时和状态,一直到南诏灭亡。
天复二年(902),南诏清平官郑买嗣杀死南诏皇帝隆舜化贞及其幼子,夺位自立为王,号称“大长和国”。后唐天成二年(927),东川节度使杨干贞杀郑隆亶,立“大义宁国”。
后晋天福二年(937),通海节度使白蛮段思平联合滇东三十七部进军大理,推翻了“大义宁国”,建立了大理国。大理国基本承袭南诏的版图,《元史·地理志》载:“其地东至普安路之横山,西至缅地之江头城,凡三千九百里而远;南至临安路之鹿沧江,北至罗罗斯之大渡河,凡四千里而近。”[63]设八府、四郡、三十七部,传二十二世,共三百一十八年,与宋代相始终。
我们所说的南诏大理即指唐宋时期在云南等地建立的南诏国和大理国政权,时间是自唐开元二十六年(738)至宋宝祐二年(1254)。
二、南诏大理时期的民族
据《云南志》记载,南诏大理政权区域内的民族主要有:乌蛮、白蛮、和蛮、徙莫袛蛮、锅锉蛮、施蛮、顺蛮、磨些蛮、寻传蛮和裸形蛮,以及傣族祖先黑齿蛮、金齿蛮、银齿蛮、绣脚蛮、绣面蛮等,这些部族构成了今天云南少数民族的主体部分。
南诏时期,“乌蛮”与“白蛮”是政权内两个比较重要的部族,乌蛮是由两汉时期西南夷中的昆明族和叟族分化组合而来,大体上是今天彝族的祖先;“白蛮”是以两汉时期的僰人为主体融合汉人和其他民族的成分发展演变而来的,是近代白族的先民。“乌”、“白”二字所表示的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程度上的不同。以汉文化来衡量,接近汉文化的称“白蛮”,远离汉文化的称“乌蛮”。[64]
“黑齿蛮”、“金齿蛮”、“银齿蛮”、“绣脚蛮”、“绣面蛮”,皆为今天傣族先民的不同称呼。两汉时期的滇越,汉晋时期称为“鸠僚”,南诏、大理时期称为“金齿蛮”、“银齿蛮”、“黑齿蛮”、“绣脚蛮”等。这些称呼,皆因傣族先民好纹面、纹身、染齿之故。主要分布在永昌、开南节度境内,相当于今云南省保山南部、德宏、腾冲、临沧东西部、思茅、西双版纳等地。
依据《蛮书》的记载,南诏境内还居住着“磨些蛮”、“寻传蛮”、“裸形蛮”、“和蛮”、“望蛮”、“僚”、“苗”、“扑子”、“施蛮”、“顺蛮”、“长裈蛮”、“锅锉蛮”等部。至于大理时期,这些部落或合并,或发展,仍然分布于境内的各个地区。及至近代,即形成了今天的纳西、阿昌、景颇、哈尼、佤、壮、苗、德昂、布朗、傈僳、拉祜等族,构成了今天云南少数民族的主体。(www.xing528.com)
大理国时期,境内民族与南诏时期基本一致,无较大之变化,只是“乌蛮”作为统治民族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被统治民族,而白蛮则成为大理国之统治民族与主体民族。
三、南诏政权王室的族属
大理政权系白族先民所建,为学界所认同。对南诏王室族属问题,学术界进行了长时间的争论、研究,至今仍存在分歧,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
1.泰族说。十九世纪末,西方一些学者提出,泰国泰族、缅甸掸族、老挝佬族与中国壮族、傣族是同一民族,其起源于中国川、陕交界,并在云南建立了南诏国。后来,蒙古军灭大理国,导致泰族民众大批向南迁移。针对此说,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凌纯声、冯汉骥、方国瑜、许云樵、江应樑、杜玉亭、陈吕范、贺圣达等,对南诏史做了大量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通过对大量史实材料的考证分析,证明南诏不是傣族建立的国家,并指出南诏泰族说出于政治目的,旨在为瓜分中国西南边疆提供理论依据。
2.彝族说。刘尧汉等学者通过社会调查、家谱、文物、风俗、语言和民间文学等,认为,南诏王族蒙氏出自彝族,南诏是彝族先民蒙氏在唐中央政府的支持下联合白族和其他民族上层建立的,隶属于唐剑南节度使的云南地方政权。
3.白族说。方国瑜、杨永新、赵寅松、陈碧笙、李一夫等学者,从各个方面对白族说进行论证,认为巍山的土著居民是白族,南诏统治者细奴逻家族也是白族,而彝族则是南诏时代从滇池地区迁来的,而不是巍山土著居民。
4.彝族、白族先民共同建立南诏政权说。此种观点认为南诏王室当属“乌蛮”即彝族先民,而南诏政权的贵族统治者大多为“白蛮”即白族先民,这种观点目前基本上被绝大多数反映云南地方民族历史的著作、文章所采纳。
5.还有学者提出南诏大理政权是一个民族建立的观点,即“南诏—大理民族”。[65]他们认为今天的彝族与白族和南诏—大理共同体之间的关系是,历史上的南诏—大理民族共同体是原生形态的民族,今天云南的白族和彝族则已经是次生形态乃至再次生形态的民族。后者由前者演化而来,但并非简单地延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