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谷浑是中国古代西北的少数民族之一,原属于慕容鲜卑部。西晋永嘉年间(307—312),吐谷浑率领部众从辽东西附阴山(为今内蒙古河套北的阴山山脉地区),在阴山一带游牧了二十多年以后,再由西南渡过陇山(在今陕西陇县以西),西迁至枹罕(今甘肃临夏西北桴罕山,即大力加山),“其后子孙据有西零已西甘松之界,极乎白兰数千里” [225],在今甘肃南部、四川西北和青海等地融合了氐、羌等部落,并建立政权,称河南王。到吐谷浑孙叶延时(329—351),始以吐谷浑为国名、族名。
叶延死后,其子碎奚继承王位。此时,北方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氐族苻坚在关中建立了前秦政权,势力逐渐强大。371年,“吐谷浑碎奚以杨纂既降,惧而遣使送马五千匹,金银五百斤。坚拜奚安远将军、漒川侯”[226]。这是吐谷浑政权与北方其他政权往来的最早记载。后北方先后建立了后燕、后秦、后凉、西秦等政权,其中对吐谷浑威胁最大的是西秦。西秦乞伏乾归太初三年(390),吐谷浑向西秦“遣使贡方物”,吐谷浑王视连被拜为“沙州牧、白兰王”。尽管吐谷浑多次遭到西秦的打击,被迫向西秦称臣纳贡,但在与西秦的斗争中,却逐渐发展壮大。至吐谷浑王阿豺时,兼并氐羌土地数千里,占居浇河,进入吐谷浑政权的兴盛时期。为了抗拒西秦的统治,曾经派使者到达建康,通贡于刘宋,被刘宋封为沙州刺史、浇河公。[227]阿豺子慕瞶继位后,继承和发展了阿豺联合刘宋等政权以对抗西秦的策略。《魏书·吐谷浑传》记载:“招集秦、凉亡业之人及羌戎杂夷,众至五六百落,南通蜀、汉,北交凉州、赫连,部众转盛。”[228]
隋初,吐谷浑内部发生一系列的变故,导致其国内大乱,各种矛盾尖锐,可汗世伏被杀,吐谷浑开始由盛转衰。至隋炀帝时,吐谷浑遭到隋的军事围攻,吐谷浑王伏允仅率领数十骑突围逃跑,隋军乘胜追击,攻陷吐谷浑都城伏俟城,吐谷浑政权遭受到沉重的打击。隋末,吐谷浑趁隋内乱之机,“复其故地,屡寇河右,郡县不能御焉”[229]。唐初吐谷浑累为边患,仅仅从武德初到贞观八年(634),吐谷浑骚扰唐境就达二十四次之多。唐贞观九年(635)伏允兵败,奔走至鄯善,自杀。从此吐谷浑分成东西二部。西部由伏允子达延芒结波统领,居鄯善,后来降吐蕃,吐蕃称作“阿柴”或“阿辖”。东部由伏允长子慕容顺统领,居伏俟城,唐朝封为西平郡王。不久,慕容顺死,子诺曷钵继位,唐朝封为河源郡王,号乌地也拔勒豆可汗。贞观十四年(640)唐朝以弘化公主妻之,并加封青海国王,后于唐龙朔三年(663)为吐蕃所灭。(www.xing528.com)
吐谷浑政权及其民族从吐谷浑孙叶延时算起,前后共存在三百多年。后作为一个部族,分散于今青海、甘肃、新疆、宁夏、内蒙古、陕西北部、山西、河北等地,分别归吐蕃、唐朝统治,他们与当地的民族相互交流融合,最后融入其他民族当中。[23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