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些随着人们生活习惯与审美要求的变化而发展,有些则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反观中国茶壶的历史,在距今八千年的黄河流域和七千多年前的长江流域地区,陈明志国先民已开始制作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样式的陶器,以解决当时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生活的繁荣,人们生活的改变,并对物质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诞生了茶壶。之后,茶壶的造型进一步随之不断更新和改造、淘汰,逐渐分化日用型茶壶和艺术型茶壶两个方向。
在陈明志看来,从半坡文化中的汲水器到今天的茶壶,茶壶艺术之所有拥有这么强的生命力,与其特性中的“以人为本”和“古为今用”息息相关。
因为生存的需要,人类创造了物质文化。可以说器物从一而终的目的是“因人存在,为人服务”,因此“以人为本”是古代茶壶造型发展的根本。汉代刘向的《说苑 · 建本》记录着一段墨子同他弟子禽滑的对话。墨子提问“有欲予子随侯之珠者,不得卖也,珍宝而以为饰。又欲予子一钟粟者。得珠者不得粟,得粟者不得珠,子将何择?”弟子禽滑以“吾取粟耳,可以救穷”相答。最后墨子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诚然,则恶在事夫奢也。长无用好末淫,非圣人之所急也。故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为可长,行可久,先质而后文,此圣人之务。”就是说人要先温饱,才会追求外表;要先安居,才会去追求享乐。这段话用以放在茶壶身上同样适用,阐述了人与茶壶的关系和茶壶创造的本质属性。
茶壶造型演变始终贯穿着从物质生活之实用到精神生活之审美境界的变革,体现了人们由物质需求到精神需求、由重实用性到追求艺术性的基调和主流,这便是以人为本的主基调。茶壶造型的设计历来是以满足大众的生活习惯为主,进一步发展出针对某些具有特殊需要的人群,如审美与思想的引领者、眼光独到的收藏家等。这种针对少数人的设计,往往会反过来引导、影响大众的审美。(www.xing528.com)
另一方面,茶壶造型的演变传承有序,文脉清晰,是人类各个时期的社会文化的综合反映,是艺术观念的表现随着时代的节奏、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变化的体现,反映茶壶艺术的另一个特征——古为今用。
毋庸置疑,茶壶造型有很强的继承性,新造型的产生,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形成不同于以前的造型结构与样式,比如唐末茶壶的造型由短流改为细嘴长流的变化。中国这样一个陶瓷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国家,器物造型的类别和基本范型都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因此,在对石壶造型进行创新设计之前,陈明志研究往昔的茶壶造型的设计规律及设计方法,做到传统为陈明志所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通过造型设计实践,推动创造思维的实现,丰富造型方法,为石壶设计的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作品注入时代气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