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石壶雕刻艺术:纯净无瑕的光素壶一对五福临门

石壶雕刻艺术:纯净无瑕的光素壶一对五福临门

时间:2023-08-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紫砂茶壶中有一种重要的品类,称为“光货”,指的是壶身光素无瑕,不施任何装饰的紫砂壶。他的光素壶,就是讲求了这样的美感,从而达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炉火纯青的境界。陈明志目前所创作的素面石壶,往往是一把可握的大小、经典隽永的造型、纯净无瑕的质地以及简洁典雅的线条。光素壶一对五福临门

石壶雕刻艺术:纯净无瑕的光素壶一对五福临门

紫砂茶壶中有一种重要的品类,称为“光货”,指的是壶身光素无瑕,不施任何装饰的紫砂壶。这一类紫砂壶虽光素无饰,乍看之下仿佛没有“花器”那样惹眼,却极富隽永的韵味,一直很受文人藏家的喜爱。中国审美中非常讲究这种“素”的感觉,从家具到陈设,往往以光素淳朴、不饰浮华为上。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一句“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又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总而言之,追求的是“至简”的“大道”。王维诗中有“徒然万象多,澹尔太虚缅”,韦应物诗中有“万物自生听,大空恒寂寥”,追求的都是这种“简而空”的无穷之境。李日华在《味水轩日记》里写道:“用笔甚简,而意趣饶洽,妙处全在虚廓中。”道出了中国绘画中对于“简”的追求。绚烂至极后,必然要追求“归于平淡”的美。

汉代刘向的《说苑》中记载了孔子的一段佚事:“孔子卦得贲,意不平,子张问孔子曰,‘贲,非正色也,是以叹之’,‘吾闻之,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宝珠不饰。何也?质有余者,不受饰也’。”孔子追求的是没有纹理的丹漆、没有雕刻的白玉、没有装饰的宝珠之美,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丹漆、白玉、宝珠的质地已经足够美丽,不必添加额外的装饰。紫砂制壶中,“光货”壶因器物的色泽匀净、质地细腻、线条优美,形制端庄,已全然体现了美感,无需多加雕饰,从而令材质、线条、形制的美感能够无所干扰的全部呈现。陈明志非常推崇制壶大师顾景舟的光货素器的造型,外形简洁、合度,线面精到周正调色典雅,形制舒适,绝不会因为不事装饰就少了美感,反而有一种小中见大以至敦朴严正、大气磅礴的气质。顾景舟先生曾在《简谈紫砂陶艺鉴赏》一文中阐述了他对于紫砂艺术美的理解:“抽象地讲紫砂陶艺的审美,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四个要素。形,即形式的美,是指作品的外轮廓,也就是具象的辟面相;神,即神韵,一样能令人意远,体验出精神美的韵味;气,即气质,陶艺所内含的和谐协调色泽本质的美;态,即形态,作品的高、低、肥、瘦、刚、柔、方、圆的各种姿态。”他又说:“装饰是锦上添花,不能靠它来提高艺术效果。器形本身应该是美的,就和一个人一样,形体不美,气质不美,光有漂亮的外衣是缺乏真正内涵的。”他的光素壶,就是讲求了这样的美感,从而达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炉火纯青的境界。

实际上,石壶雕刻亦是如此。美石之美,即是庄子所说的“至美者,天地之美也”,“天地所包,阴阳所呕,雨露所濡,化生万物,瑶碧玉珠,翡翠玳瑁,文采明朗,润泽若濡,摩而不玩,久而不渝,奚仲不能旅,鲁班不能造,此之谓大巧。”美石不仅因它的质地而美,因它的色彩而美,更因自然灌注其间的生气而美,因滋养着美石的土地与流水而美,陈明志们抚触这些光洁的美石,自然能够感受到手指与天然材质之间的互动,从而体悟到自身的灵魂与天地之间的交流。美的本质在于“法天归真”,不假修饰的天然之美是人工雕刻所无法替代的。石壶所用的石材,无论是寿山石、巴林石、昌化石,还是泰来石、新疆石,亦或者是老挝石、紫袍玉带,都有着自身的纹理和色泽之美,因色取巧固然是雕刻时的重要思路,但面对纯色的石材,有时壶身不施斧凿而直接打磨光洁,如同紫砂壶中的“光货”一般,也不失为一种艺术创作的选择。这样的石壶,因其没有了纹饰的装点,故观者的焦点更容易放在质地和形制本身。所以光素的石壶在雕刻时,更要注重材质的选择以及形制的精巧,在光素的壶身上,线条显得尤为重要,流畅、简练、明晰的线条以及自然、利落的衔接都是雕刻的要点所在。陈明志目前所创作的素面石壶,往往是一把可握的大小、经典隽永的造型、纯净无瑕的质地以及简洁典雅的线条。无论是“因色取巧”还是“不刻之美”,自然与人文相呼应之美,才是石壶雕刻所要追求的至上之美。(www.xing528.com)

光素壶一对

五福临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