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茶壶同样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8世纪,先人就开始用青铜制作壶、瓶等器皿。据清初顾炎武《日知录》载:“自秦人取蜀后,而方有茗饮之事……”秦朝之后中原地区开始饮茶。大约到南北朝时,包括饮茶器皿在内的金银器具开始出现,并在隋唐时达到制作高峰。
唐代苏廙所撰《十六汤品种》提到的茶汤受茶具材质的影响,其中“第六、大壮汤力士之把针,耕夫之握管,所以不能成功者,伤于粗也。且一瓯之茗,多不二钱,若盏量合宜,下汤不过六分。万一快泻而深积之,茶安在哉?第七、富贵汤 以金银为汤器,惟富贵者具焉。所以策功建汤业,贫贱者有不能遂也。汤器之不可舍金银,犹琴之不可舍桐,墨之不可舍胶。第八、秀碧汤石,凝结天地秀气而赋形者也,琢以为器,秀犹在焉。其汤不良,未之有也。第九、压一汤贵厌金银,贱恶铜铁,则瓷瓶有足取焉。幽士逸夫,品色尤宜。岂不为瓶中之压一乎?然勿与夸珍炫豪臭公子道。第十、缠口汤 猥人俗辈,炼水之器,岂暇深择铜铁铅锡,取热而已矣。是汤也,腥苦且涩。饮之逾时,恶气缠口而不得去。”可见金属茶具的身影。
唐代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大唐文化通过丝路、海路向外辐射,大量外来金银器不断涌入,对唐代茶壶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宫廷中出现大量银质鎏金茶具。例如1987年陕西省扶风县皇家佛教寺院法门寺的地宫发掘中,就发现唐朝宫廷文物中的银质鎏金烹茶用具质地精良,造型优异,工艺先进,系列完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高等级的茶具。反映了唐代茶文化从朴质发展到豪华的阶段。
宋元时期用于煮水、点茶的器具汤瓶也有金属材质。宋代蔡襄《茶录》记载:“瓶要小者,易侯汤,以银铁或瓷石为之。”可知宋代汤瓶的材质主要有银质、铁质、瓷质等,以银质汤瓶为上。(www.xing528.com)
杨万里《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言“银瓶首下仍尻高,注汤作字势嫖姚”,讲的就是银质汤瓶点茶注汤的场景。银质汤瓶作为点茶用具,自宋元至明初,皆被官宦人家普遍使用。在《金瓶梅》“孟玉楼义劝吴月娘,西门庆大闹丽春院”一章记载有:“迎春抱着银汤瓶,绣春拿着茶盒,走来上房,与月娘众人递茶。”明代初期朱权所著《茶谱》中记载:“茶瓶小者易候汤,又点茶注汤有准。古人多用铁,谓之罂。罂,宋人恶其生鉎,以黄金为上,以银次之。今予以磁石为之。”说宋代汤瓶以黄金为上,银次之,铁质的汤瓶因“鉎”而为时人所恶,故贵族之家少有使用。这个记载与宋代《茶录》中言汤瓶“以银铁或瓷石为之”相吻合。
此外,宋、元、明三代的茶具中还有一种铜制的茶具,名为“茶罏”。据《长物志》记载,宋元以来,煮茶器具叫“茶罏”,亦称“风罏”。据称“风罏”为茶圣陆羽亲自设计,其形制与鼎类似,往往是以铜或铁浇铸而成。宋代诗人陆游《过憎庵诗》曰:“茶罏烟起知高兴,棋子声疏识苦心。”可见“茶罏”一名自宋代起就存在。元代著名的茶罏有“姜铸茶罏”,可见于《遵生八笺》:“元时,杭城有姜娘子和平江的王吉二家铸法,名擅当时”“制法仿古,式样可观……炼铜亦净……或作。”这两家铸造茶罏上不但有细巧如锦的花纹。实指镀金。由此可见,元代茶罏非常精致,不但有花纹,还可以镀金。
时至明朝,社会上普遍使用“铜茶罏”,但随着茶类饮茶方法的改变,人们认为使用锡、铁等金属制作的茶具煮水泡茶,会使“茶味走样”。与此同时陶瓷茶具的兴起,也让银质器具在内的金属茶具的使用日渐式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