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代茶壶器型研究及其对茶香激发的影响

明代茶壶器型研究及其对茶香激发的影响

时间:2023-08-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代文化繁荣、学派峰起、思想活跃,茶学的研究随着达到顶峰。也是在明代,“茶壶”这一名称被正式确立,并且沿用至今。此外,小茶壶有益于激发和存留茶香。明中期饮茶方式逐渐统一,茶壶的造型也趋于稳定。如明隆庆年间的青花团龙纹提梁壶,壶短颈,圆肩,鼓腹,圈足,曲流,提梁柄,利于使用,使用效果与现代的茶壶一致。此外,这一时期的茶壶根据形态特征可分为:圆器、方器和塑器。

明代茶壶器型研究及其对茶香激发的影响

明代文化繁荣、学派峰起、思想活跃,茶学的研究随着达到顶峰。明代茶学既有因袭,更有理论上的创新融合,促使了中国茶具在这一时期基本定型。也是在明代,“茶壶”这一名称被正式确立,并且沿用至今。

进入明代后,茶叶的加工和品饮方式出现了一系列变革,“投茶于壶煎煮之”的“壶泡法”或“撮细茗入茶瓯,以沸汤点之”的“撮泡法”成为当时的饮茶风尚。“壶泡法”的饮茶方式很简单,清人震钧在《茶说》有关于“壶泡法”记载:“于水瀹生茗而饮之”,即把茶置于容器中,加入沸水冲泡后直接饮用,与我们今日的饮茶方式已无二异。

明代茶壶讲究制法、规格,注重质地,相比较唐、宋、元茶壶,明代茶壶更加简便,但有特定要求。与唐宋时的执壶相比,明代执壶在器形与功能上已有了很大的区别。首先,它已不再用来煮茶、煮水、冲水,而是直接用于泡茶,造型逐渐脱离了执壶的形态,造型较执壶矮、宽,鼓腹,口变大,便于放置茶叶和冲洗。与此同时壶的体积逐渐变小,可以直接用壶饮茶。此外,小茶壶有益于激发和存留茶香。明张谦德《茶经》说:“茶性狭,壶过大则香不聚,容一两升足矣。”许次纾《茶疏》说:“其(茶具)在今日,纯白为佳,兼贵于小。”《介茶笺》说:“茶壶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何也?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

(www.xing528.com)

图1-5

图1-6

明早期的壶,把手弯曲,壶嘴细长,壶体与壶嘴之间常设附件予以连接。明中期饮茶方式逐渐统一,茶壶的造型也趋于稳定。明代茶壶造型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侧提壶,如青花三果纹执壶(图1-5),壶把成耳状,在壶嘴对面;一种为提梁壶,壶把在壶盖上方成虹状者。如明隆庆年间的青花团龙纹提梁壶(图1-6),壶短颈,圆肩,鼓腹,圈足,曲流,提梁柄,利于使用,使用效果与现代的茶壶一致。此外,这一时期的茶壶根据形态特征可分为:圆器、方器和塑器。圆器主要由不同方向和曲度的曲线构成,吴经墓出土的吴经提梁壶就是一件极具代表性的圆器茶壶——骨肉匀称、转折圆润、隽永耐看;方器,主要由长短不等的直线构成。以扬州江都丁沟乡出土的时大彬所制方壶为例,线面挺刮平整、轮廓分明,显示出干净利落、明快挺秀的阳刚之美;塑器是仿照各类自然动、植物造型并带有浮雕半圆装饰的茶壶,特点是巧形、巧色、巧工,构思奇巧、肖形而不俗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