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土体极限抗力与侧向受荷桩性状

土体极限抗力与侧向受荷桩性状

时间:2023-08-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Zhang报道了在香港地区进行的两个大尺寸方形灌注桩的现场侧向载荷试验。本节将对桩DB1分别在截面高度方向上和宽度方向上加载的性状进行分析,分别称为实例SN4和SN5。由实测结果表明,由于桩的侧向受荷性状主要发生在上部10 m内,仅计算上部截面的极限弯矩。

土体极限抗力与侧向受荷桩性状

Zhang(2003)报道了在香港地区进行的两个大尺寸方形灌注桩(桩DB1和DB2)的现场侧向载荷试验。在该试验项目中,研究了方形桩在不同荷载作用方向下的性状。本节将对桩DB1分别在截面高度方向上和宽度方向上加载的性状进行分析,分别称为实例SN4和SN5。

桩DB1截面高2.8 m,宽0.86 m。桩长51.1 m,从上到下,横向加箍钢筋笼分别由24T32+24T25,28T25和24T20组成,保护层厚度为75~100 mm,钢筋屈服强度fy=460 MPa,取杨氏模量Es=2.0×108kPa;混凝土的杨氏模量Ec=3.03×107kPa,方形试样抗压强度fcu=53 MPa,则柱状试验的抗压强度fc′≈fcu/1.22=43.4 MPa(Beckett& Alexandrou,1997)。开裂前沿高度方向(称主方向)加载时,截面惯性矩Ip=1.573 2 m4,截面抗弯刚度E I=4.77×107kN·m2;沿宽度(次方向)加载时,截面惯性矩Ip=0.148 4 m4,截面抗弯刚度EI=4.50×106kN·m2

采用ACI kr值,根据式(6-2)沿主方向加载时计算开裂弯矩为4.61~7.38 MN·m,其中,混凝土边缘距中性轴距离zt=h/2=1.4 m;沿次方向加载时计算开裂弯矩为1.42~2.27 MN·m,其中,混凝土边缘距中性轴距离zt=b/2=0.43 m。由实测结果表明,由于桩的侧向受荷性状主要发生在上部10 m内,仅计算上部截面的极限弯矩。采用MUEI计算得:沿主方向加载时,Mult=10.13 MN·m和(E I)cr=0.89 GN·m2;沿次方向加载时,Mult=2.98 MN·m和(EI)cr=71.26 MN·m2

桩DB1试验场地属于围垦地,表层由粘质粉砂组成,夹杂鹅卵石。地面高程为+5.1 m,地下水位高程为+2.6 m。在地面下15 m(10d)范围内,平均标准贯入击数NSPT约为32.5,则可取Gs=0.4NSPT≈13.0 MPa;在地面下8 m(极限抗力可能发生最大深度5d)内,土体平均内摩擦角为49°。土体干容重为18 kN/m3,饱和容重为21 kN/m3(浮容重近似取11 kN/m3),地面下8 m深度内的有效容度γs=13.3 kN/m3。荷载近似作用在地面,即荷载偏心高度e=0。

(1)实例SN4的分析

由于夹杂鹅卵石引起表层土体内摩擦角过高,参照第5章的分析,保守估计Ng=0.55=28.15,α0=0和n=1.7,相应的极限抗力分布与Reese LFP和Broms LFP同时绘于图6-18。采用EI值和程序GASLFP计算桩顶位移yt,如图6-19所示。在Pt小于约2.26 MN时,计算桩顶位移与实测值比较吻合;当大于该值时,实测值逐渐偏离计算值。取Pcr=2.26 MN,计算得最大弯矩为7.42 MN·m。该值比采用ACI kr值和式(6-2)计算的开裂弯矩大,因此可取Mcr=7.42 MN·m和kr≈31.7。

采用上述Mcr,(EI)cr,Gs和LFP,考虑抗弯刚度非线性特性,由GASLFP计算的桩顶位移和最大弯矩分别如图6-19和图6-20所示,相应的EpIp值绘于图6-21。计算结果表明:①在Pt≈3.61 MN时,桩的最大弯矩达到极限弯矩,同时,当Pt从3.0 MN增长到4.0 MN时,桩顶实测变形急剧增加,这表明桩在Pt=4.0 MN作用下可能发生了破坏;②采用ACI方法考虑桩的非线性,可以非常准确地预测桩顶变形;③在Pt=4.0 MN时,采用EpIp值计算得最大塑性滑移深度为2.8d,比采用EI值的计算结果(2.2d)大27.9%;④由于在主方向加载时,桩土相对刚度Ep/G*达1.1×105(对于一般的桩,Ep/G*=102~104),考虑桩的非线性后,桩身最大弯矩最大降低幅度达21%。因此对于长条形截面,混凝土开裂对最大弯矩存在一定的影响;⑤在1.5d深度内,土体极限抗力介于Reese LFP和Broms LFP之间;在(1.5~2.8d)范围内,土体极限抗力大于Reese LFP和Broms LFP得到的极限抗力;但在2.8d深度内,平均值接近Reese LFP。

图6-18 桩DB1主方向加载的LFP

图6-19 桩DB1主方向加载实测与计算Pt-yt曲线

图6-20 桩DB1主方向加载实测与计算Pt-Mmax曲线

图6-21 桩DB1主方向加载EpIp-Mmax关系(www.xing528.com)

(2)实例SN5的分析

由于实例SN5没有实测资料,参照实例SN4,取kr≈31.7,则Mcr=2.28 MN·m,并采用下述两组参数进行分析:

组SN5_1:Gs=13.0 MPa,α0=0,n=1.7;Ng=0.55=28.15;上述参数与实例SN4相同;

组SN5_2:Gs=13.0 MPa,α0=0和n=1.0;Ng=0.14=7.16;即采用极限抗力等于朗肯被动土压力(注意:由于加载方向上桩宽较大,可能表现出挡土墙的性质),如图6-22所示。

图6-22 桩DB1次方向加载的LFP

图6-23 桩DB1次方向加载的Pt-yt关系

采用上述Mcr,(EI)cr,Gs和LFP,考虑抗弯刚度非线性特性,由GASLFP计算桩顶位移和最大弯矩,分别如图6-23和图6-24所示,相应的EpIp值绘于图6-25。结果表明:①在Pt≈3.61 MN时,组SN5_1和组SN5_2计算的最大弯矩分别为2.78 MN·m和3.42 MN·m,二者均大于Mcr和MUEI计算的极限弯矩,因此,桩在该荷载水平下,受压侧混凝土发生压碎破坏,受拉侧则发生了开裂;②采用不同的极限抗力分布对侧向位移和桩身有效抗弯刚度影响显著,而对最大弯矩的影响较小。

比较采用Reese LFP和程序FLPier(Zhang,2003)得到的分析结果(图6-23):①在开裂前,组SN5_2的分析结果与FLPier计算结果接近,这表明沿次方向加载时,桩DB1表现为挡土墙特性;②在开裂后,FLPier计算结果介于组SN5_1和组SN5_2分析结果之间,因此可以采用本文方法分析次方向加载时桩的非线性性状。

图6-24 桩DB1次方向加载的Pt-Mmax关系

图6-25 桩DB1次方向加载的EpIp-Mmax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