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攻取荆州,杀害关羽父子,让刘备的愤怒难以言表,誓要攻伐江东。只是,称帝大典暂时拖住了刘备冲动的步伐。称帝后的刘备,彻底解除羁绊,此刻的他,恰如一头怒火冲天的公牛,做出了他人生中最为错误的决定,倾全国之兵讨伐孙权。
曹操在世之际,孙权和刘备都畏惧曹操的势力过于庞大,因此结盟共同抵挡曹操。曹操虽然是一代雄才,却也无法击破孙权和刘备的联手御敌。现在,曹操虽死,曹丕却继承了其父统一天下的野心,蠢蠢欲动。刘备不顾曹丕虎视眈眈,跑去攻击孙权,大臣们不敢同意他的意见。
诸葛亮首先站出来,委婉地向刘备表示反对。诸葛亮认为,孙权虽然取得了荆州,但碍于曹魏势力雄厚,不会再有危及益州的举动。如果刘备现在出兵讨伐孙权,则会陷进战斗无法自拔,彻底破坏孙刘联盟,曹丕要是在这时候乘机攻击,国家的危险可就大了。然而刘备下定决心,坚定地拒绝了诸葛亮的提议。
连头号谋臣诸葛亮的建议,刘备都拒绝,一时间剩余群臣都不敢再发言,准备待朝会散去,集聚一处,再行商量策略。
朝会散后,一干忠于刘备的旧臣聚集在一处,共同讨论,攻打孙权是否得当。讨论后的结果是,绝不能打,若是讨伐孙权则可能动摇国本。可是,诸葛亮的劝说都被刘备一口回绝,还能有谁的话,刘备能够听得进去呢?
大臣们想到了赵云,赵云曾因其忠勇而屡次受到刘备的赞扬。或许赵云的建议,刘备可以接受。赵云劝说刘备,曹操才是叛国之人,如果先灭掉魏,拿下孙权也不在话下。现在曹操的儿子掌权,唯有先拿下关中,才便于征伐曹丕。只要我们这样做了,拥护汉室的义士们一定会带着军粮,骑着战马来迎接陛下。所以,陛下不应该不顾曹魏。而和孙权开战,就不会快速结束战斗,这不是上策。
赵云的建议再次被刘备否决,其后,又有很多大臣上书阻止刘备出兵,也落得同样结果。
刘备将要攻打孙权的消息很快在益州各处传得沸沸扬扬,街头巷尾,有识之士议论纷纷。在广汉郡有一个有才能的隐士秦宓,心忧国家,特意上书给刘备,建议刘备不要出兵讨伐孙权。刘备眼见小小白丁也敢反对他,便生出恨意,以蛊惑军心的罪名将秦宓入狱扣押。
其实,刘备不顾百官拦阻,坚决要攻打孙权的原因,远非为关羽复仇那么简单。为关羽复仇固然是刘备起兵的一个原因,但还有两个重要原因导致刘备必攻孙权。
首先,益州虽然是天府之国,但地域闭塞,来往不便,经济不发达。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曾为刘备分析天下大势,指出刘备若是兼跨荆州、益州,派兵固守险要之处,趁着有利的时机出秦川,夺取天下,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可是,荆州却被孙权夺取,刘备要是从益州出兵夺取天下,则道路艰阻,难以成功。不夺回荆州,刘备就只能偏安一隅,割据益州一方,再难争雄天下。
其次,刘备年过六旬,其子刘禅尚未成年,刘备实在放心不下。眼看自己日趋老迈,行将就木,旁边却仍有孙权、曹丕等人,刘备害怕自己百年以后,孙权等人欺凌刘禅弱小。因此,他想趁自己还活着,扫除威胁,为刘禅留下稳固的基业。
就在刘备发布军令,调集军队,筹备粮草,即将攻打江东的时候。又传来一条令刘备心痛的消息,张飞被杀。
张飞英勇善战,但是在性格方面,张飞与关羽稍有不同。关羽关心士兵,对士大夫不屑一顾;张飞很尊敬士大夫,但不关心士兵。刘备要征讨孙权,便命令张飞率兵一万人从阆中出发,与刘备大军在江州会合。但张飞在发兵前,因琐事责打帐下将领张达、范强,并怒称还要重罚。张达和范强畏于责罚,私下商议,决定杀死张飞,投降孙权。于是,这两人乘趁飞睡觉时,割下张飞的头颅,顺长江而下向孙权邀功请赏。(www.xing528.com)
张飞的死,在刘备心头再次狠狠插上一刀。张飞虽然是因为暴虐寡恩而被部下杀害,但愤怒到极点的刘备已经不考虑这些了,他将害死张飞的这笔账也算到了孙权头上。
汉章武元年(221)七月,刘备几乎尽出益州之师,亲自统率大军进攻孙权。沿途军队络绎不绝,江东震动。
孙权并不想和刘备作战。他认为,与刘备比起来,曹丕才是最可怕的敌人。
与刘备大军作战,即使战胜刘备,也将消耗江东巨大的人力、物力,要是这时候曹魏突然插进一脚,夹攻江东,那么形势就十分危险了。如今天下三分,实力最为雄厚的是曹魏,眼前还是联盟刘备,对付曹丕方是正理。经过反复思量的孙权决定,尽量避免与刘备打这场不必要的战争,求和。
在江东,诸葛亮的亲兄长诸葛瑾担任重职,又和刘备很熟悉。求和的使者,诸葛瑾最合适不过。于是,南郡太守诸葛瑾给刘备写信道:“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于反掌。”
诸葛瑾把刘备当聪明人,和刘备玩起了一套选择权的把戏。信中隐含的深意是,刘备你不要因为顾及和关羽的感情,而忽视了振兴汉室的大义,你应该继承先帝的旗帜,不要为了荆州蝇头小利而与孙权起争端,忽视天下大业。况且,你把孙权看成是十恶不赦的敌人,那么你最先的仇人曹魏又该摆在什么位置呢?
诸葛瑾帮着刘备分析了一番,接着把选择权交到刘备手中。诸葛瑾以为,刘备看了他的信,就会明智地选择停止作战,转而谈判。奈何,两个爱将被杀,荆州被夺,气愤到极点的刘备根本不吃他这一套。孙权几次求和遭拒,只好做好与刘备大战的准备。
由于害怕曹丕在刘备攻击荆州的时候,从合肥出兵南下直取濡须口,从而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孙权经过慎重考虑,不顾自己的身份,向晚辈曹丕请降。
魏黄初二年(221)八月,孙权派使者向魏称臣,还奉还了曾经俘虏的兵士。朝廷诸臣都非常高兴。刘晔却劝谏曹丕不要接受孙权的请降,他指出,孙权之所以向魏投降,是因为刘备率领大军讨伐他,孙权害怕我们乘机进攻,所以才献上土地请求归附。我们在这个时候应该大举出兵,和刘备内外夹击,灭了江东。但是,曹丕认为,孙权远道投降称臣,如果去讨伐他的话,会使得天下愿意归附魏国的人产生疑心,便拒绝了刘晔的建议。此后,曹丕加封孙权为吴王。
孙权请降得到曹丕的承认,解除了孙吴遭受两面夹击的危险,孙权开始放心地准备防御事宜。此时,刘备派出将军吴班、冯习攻取巫县、秭归,孙权便命令陆议、李异加强防务,等待迎敌。
刘备带领大军,神速前进,而孙权占领的巫县、秭归一带,亦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战火即将弥漫,三国时期著名的“夷陵之战”就此拉开序幕。
夷陵之战以刘备大败而告终,江东得到了暂时性的胜利。然而,经此一战,鲁肃一生致力实现的孙刘联盟关系却也进一步地恶化了。另外,夷陵之战大大地削弱了孙刘双方的实力,由此看来,这一场战争的最大受益者,是曹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