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为帮助少数民族尽快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翻身,同时也为全面了解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文字情况,政务院指令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民族委员会组织7个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工作队,分赴各个民族地区进行语言大普查。其中,派到广西的第一工作队,队长是北京大学的著名教授袁家骅,副队长是王均,著名语言学家罗季光、韦庆稳等,并分南、西、北等三路对广西的壮语进行全面调查。在广西,一共调查47个县、52个点的壮语资料。中央还派人到云南文山一带,调查云南省的壮语情况。
1955年6月,广西壮文研究委员会在武鸣明秀园内办公。同年12月,根据壮族地区47个县52个点的壮语方言材料,以拉丁字母为基础,以广西北部方言为壮语基础方言,以武鸣城厢、双桥音为标准音点,创制了拼音壮文方案。该方案共设32个字母,其中有11个是非拉丁字母。
1956年3月7日至4月27日,武鸣县集中训练壮文教师168人,分区训练群众1515人,抽调小学教师203人,学习50天后,作为推广壮文辅导员。8月,已训练壮文教师1613人,有126个乡开办壮文班633个,学员1.61万人。集中训练壮文教师期间的3月19日,桂西壮族自治州壮文学校在武鸣成立,桂西壮族自治州州长覃应机为名誉校长。1957年11月29日,国务院第63次会议批准壮文方案,正式在壮族地区推行使用。(www.xing528.com)
1957年8月30日,武鸣在灵源小学和双桥小学开办壮文小学试点班。1958年3月,桂西壮族自治州壮文学校改名为广西壮文学校。
“文化大革命”期间,壮文推行工作被迫中断,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推行壮文的领导机关,武鸣壮校等各级壮文学校以及《壮文报》、广西民族出版社等先后叫被停撤销,壮文专业人才全部改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