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和农民运动的兴起,为武鸣建立中共组织提供了基本条件。但是,由于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新桂系军阀对武鸣工农革命群众的镇压,使武鸣的农民运动陷入低谷。1928年6月,中共广西省特委巡视员雷经天到武鸣巡视。但由于当时武鸣尚未建立中共组织,也没有党员活动,且农民运动正走向低潮,因而未能在武鸣建立中共组织。
位于武鸣北部,属右江革命根据地之一的那马县,于1930年成立中共那马县总支。他们的活动范围直达武鸣与那马县交界的四坡乡。四坡乡的贫苦农民,早就投入大革命的洪流之中。1930年秋,红七军北上井冈山以后,继续坚持斗争的中共那马县特支的地下党员农经祥,利用其与四坡乡团总李怀仁(李永澄父亲)的亲戚关系,到四坡乡印山村大旧屯隐蔽活动,并和果德、那马两县中共领导人教育培养进步青年,李永澄、李建功、黄建瑛、李永煜等贫苦农民青年接受马列主义和革命思想,积极为革命工作,经受了革命的锻炼和考验。
1935年3月,中共那马县特支派党员农有资、徐平到四坡乡发展党组织,吸收李永澄、李建功、黄建瑛、李永煜等4人入党,并建立当时武鸣县境内的第一个中共支部——四坡乡支部,由李永澄任书记。同时,在李永澄家建立四坡乡地下交通联络站,以四塘客栈、益群药店为掩护,接待、护送过往右江地区的中共领导人和革命同志,以及传送情报、筹粮筹枪等。中共四坡乡支部的建立,为武鸣革命注入了勃勃生机,在以后各个时期的革命斗争中,高举旗帜,直到革命最终胜利。
1936年秋,受中共广西省工委书记陈岸指派,地下党员李耿打入设在武鸣县城的广西中学生集训总队任政治指导员,负责联系受训学生中的中共党员,并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广西中学生集训总队是新桂系“三自”“三寓”政策(即自治、自卫、自给和寓兵于团、寓将于学、寓征于募)的产物,实行“三位一体”(即乡村长兼国民基础学校校长、后备队长),将乡村中18~45岁的壮丁置于军事组织之中,定期实行军事训练,将行政组织与军事组织融为一体,对初中以上学生甚至机关工作人员实行军事训练。作为广西全省五个集训区之一,武鸣区负责武鸣、南宁、宾阳、百色、靖西、龙州6所省立初中和都安、永淳、横县、隆安、邕宁5所县立初中及邕宁县私立平坦初中共12所初中男生的集训工作。(www.xing528.com)
1937年2月,中共南宁特支委员黄孔修以及中共地下党员黄吉仕等人到广西中学生集训总队受训。同年4月,郭英布、磨金声、思树桂、陶保恒、叶飘萍等几名党员先后调到武鸣初中任教,并相互取得联系,在武鸣初中成立党小组,与李耿等一起成立广西中学生集训总队中共支部,李耿任书记。随着受训学生中的中共党员不断增加,原广西中学生集训总队中共支部改建为总支委员会,李耿任总支书记。
武鸣农民运动率先由西区高举革命大旗并持续数年,直接导因是有一批农民运动先驱最先在南宁接受训练,了解当时农民运动首先在广西当局管控比较薄弱的西北部地区方兴未艾。而包括今锣圩、灵马两镇在内的武鸣西区不仅恰在南宁通往桂西要道关口,还是东(兰)巴(马)凤(山)农民运动向南发展的当口,处在农训乃至随后著名的百色起义承西向东、接北向南的接合部,这才有“锣圩镇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实际由中共广西地下组织领导的省农民协会的具体指导下,开展革命活动”,成为武鸣最早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老区。同时,正是广西中学生集训总队党组织的建立,为武鸣县建立和发展中共地方组织,为长期革命斗争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