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山环水绕,东北大明山脉为最大山峰,东南及南部为高丘陵林带高峰山脉,西南及西部为高耸石山连绵,北及西北为连接大明山及西部石山的高丘陵林带。中间就是著名的武鸣盆地,源于山间流淌盆地的武鸣河干流及其17条支流,水能理论蕴藏量为35450千瓦,不仅惠泽3388.99平方千米土地面积,也孕育了无数物华天宝。就在这其中的227平方千米山地、702平方千米平原、2139平方千米丘陵和298平方千米其他土地上,既有铜、钨、锰、金、煤、铁、磷、重晶石、辉绿岩、大理石、三水铝土矿、优质石灰石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又有140万余亩森林资源,1700余种植物种类,主要珍贵树种有长苞铁杉、白豆杉、格木、蚬木、金丝李等。还有60余种野生动物,其中发现尚存的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黑叶猴、懒猴、冠斑犀鸟,属国家三级保护动物的有红脸猴、熊猴、林麝、白鹇、苏门羚、金猫、大灵猫、小灵猫、原鸡、穿山甲等。
武鸣盆地位于大明山的西南部,高峰岭低山丘陵的西北部,属断裂下陷的溶蚀性盆地,早在中生代燕山运动就已形成。盆地基底主要由上古生代的石灰岩构成。平原面积771.75平方千米,其中冲积平原占50.7%,其余为溶蚀平原类型。平原分布不连续,多沿武鸣河(骆水)及其支流零星分布,主要平原有香山河平原、双桥平原、宁武平原、锣圩平原、府城平原和两江山前平原等。这些平原土地肥沃,是双季稻的种植区。二级阶地高出河面30~40米,地表有疏松的红土层,富含铁、锰结核。武鸣区周高中低,又是断裂下陷的环境,水流集中,水源充足。
大明山亦称大鸣山、大名山,地处广西中部,武鸣北部,分布于武鸣、上林、马山、宾阳等4个区县。呈西北—东南走向,长约62千米,宽18千米,一般海拔约1000米,主峰龙头山海拔1760米,位于山体的中部、武鸣和上林两县的交界处附近,是广西中西部的最高点。发源于大明山的河流共有37条,灌溉着武鸣、上林、宾阳和马山等4区县的3万公顷农田,以及30多座水电站所需的水源,是广西中西部最重要的水源中心。植被呈垂直分布,森林面积5.55万公顷,覆盖率达50%左右,木材蓄积量60多万立方米,为广西十大水源林区之一。北回归线穿过大明山中部。奇峰、飞瀑、密林、云海构成优美的自然景色,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www.xing528.com)
武鸣河古称骆越水(或“骆水”),属郁江水系干流。发源于马山县古零乡,自北向南流经雷江、二塘、马鞍、寺圩至县中部盆地,于城区折向西南由锣圩镇岜勋村南面流入隆安县境,汇入右江,止点高程81米(隆安县界河段)。旧称马鞍以上干流段为剑江,马鞍至城区段为西江,城区以下干流段为南流江。干流全长198千米,落差125米,平均坡降0.0139,整个流域面积4131平方千米,干流在境内长133千米,占全长67%,流域在境内有3102平方千米,占整个流域面积75%。武鸣河主要支流有锣圩河、溪墨河、岽王河、双桥河、香山河、仙湖河、府城河、两江河、太平河、马头河、小陆河、元霄河、玉泉河、杨李河、新联河、苞桥河、告剪河等17条。众多河流密布成就了武鸣“粮为邦本”的稻作农耕文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