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是没有给过崇祯帝机会,明末也并非没有良臣名将,但在晚明党争风气影响之下的崇祯帝,对于文武官员都缺乏信任,甚至开始重用他起初十分防范的宦官,杀掉袁崇焕、逼迫孙传庭出关,分别是辽东战争、内地战场导致失败的胜负手。
而在李自成的农民军直扑北京,政权即将灭亡的时刻,崇祯帝仍然犹豫不决,左都御史李邦华、右庶子李明睿劝他南下,或者先遣太子到南京,这些提议都被他拒绝,最终导致在北京城破,崇祯帝自缢煤山之后,全国顿时呈现一盘散沙的局面。各路藩王先后建立了弘光政权、鲁王政权、隆武政权、绍武政权、永历政权等。但不同政权之间互相敌视,彼此之间不断发生战争;而各政权内部由于也延续了党争习气,政治向心力较差,大多政权存在时间很短。而反过来,这些政权的军队一旦被清朝收编,则重现焕发出了强大的战斗力,成为清朝统一中国的重要力量。
在这之中,永历政权生存时间最长,存在了将近二十年。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其得到了李定国农民军的坚定支持,另一方面是因为明朝对西南边疆的长期经营,为永历政权提供了十分广阔且相对稳定的地理空间。
可见,明朝内敛的疆域政策,促使明朝在边疆地区一直面对各种族群的挑战,长期对明朝构成了军事威胁,并形成了沉重的负担。明后期,“伊斯兰扩张”“大航海时代”已经开始威胁明朝的边缘地区,催动以明朝为核心和主宰的“中华亚洲秩序”逐渐瓦解。而在晚明时期,长城边疆内外的叛乱人群,进一步从两个方向,彻底灭亡了明朝。而其中女真的崛起更是借助了新式火器技术,反映出近代世界的历史浪潮,已经开始席卷明朝本土,推从明朝成为“十七世纪危机”中的一个历史环节。
【注释】
[1] 《明史》卷二四《庄烈帝纪二》,第335页。
[2] 同上。
[3] [明]李清:《三垣笔记》附识中《崇祯》,第221页。(www.xing528.com)
[4] [清]谈迁:《国榷》卷一〇〇《思宗崇祯十七年》,第6034页。
[5] 《明史》卷二四《庄烈帝纪二》,第335页。
[6] 《明史》卷二三八《李成梁传》,第6190页。
[7] 《日本外战史》等史料皆持此说,《日本战史·朝鲜役》则称明军损失六千余 人。可以肯定的是,日方这两种记载均有夸大失实之处。——编者注。
[8] 参见黄一农:《红夷大炮与明清战争——以火炮测准技术之演变为例》,《清华学报》1996年第1期。
[9] 《明史》卷二五九《袁崇焕传》:“大军进攻,戴楯穴城,矢石不能退。崇焕令闽卒罗立,发西洋巨炮,伤城外军。明日,再攻,复被却,围遂解。”第670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