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崇祯帝:明朝的十七世纪危机

崇祯帝:明朝的十七世纪危机

时间:2023-08-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熹宗的懦弱无为相比,崇祯帝则是刚毅有为。崇祯帝即位之后,通过除掉魏忠贤,任用东林党,使得朝野一新。崇祯帝虽然励精图治,殚精竭虑,但以一人之力,实难挽救整个帝国。不过崇祯帝此时仍然心怀百姓:“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崇祯帝对群臣的指责反映出他无力回天的绝望。诚然,明朝灭亡的真正原因绝不是在崇祯时期形成的。因此,探究明朝的“十七世纪危机”和崇祯帝的悲剧,还需要从万历末年开始。

崇祯帝:明朝的十七世纪危机

熹宗去世之后,由于并无子嗣,因此由他的弟弟信王朱由检继承皇位,改年号为“崇祯”。虽然熹宗、崇祯帝并非同母兄弟(熹宗生母为王才人,崇祯帝生母为刘淑女),但二人的母亲早逝,共同由李选侍照管,因此感情深厚。虽然生长在同样的环境之下,但二人的性格差别很大。与熹宗的懦弱无为相比,崇祯帝则是刚毅有为。崇祯帝即位之后,通过除掉魏忠贤,任用东林党,使得朝野一新。史载:“帝承神、熹之后,慨然有为。即位之初,沈机独断,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1]

但明末所处的时代,正是“十七世纪危机”爆发之时,与其他文明一样,明朝在各方面都面临着严重问题,不仅灾荒频发,瘟疫流行,而且内外局势严重恶化。

惜乎大势已倾,积习难挽。在廷则门户纠纷,疆场则将骄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溃烂而莫可救,可谓不幸也已。[2]

天启年间,除了陕北军民起义和辽东女真叛乱之外,北方有徐鸿儒领导的白莲教起事,西南则有四川永宁宣抚司奢崇明贵州水西宣慰司安邦彦的“奢安之乱”,一直到崇祯三年(1630)才被平定。(www.xing528.com)

崇祯帝虽然励精图治,殚精竭虑,但以一人之力,实难挽救整个帝国。崇祯因此痛心地称:“朕非亡国之君,事事乃亡国之象。”[3]急切之下,崇祯帝甚至重典治国,严绳臣下,更加使官僚集团无法放开手脚。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前,崇祯帝在召见文武官员时,痛心疾首地谴责他们:“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亡国之臣。”[4]在吊死于煤山之前,崇祯帝对于文武官员,仍然十分怨恨,说道:“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对于丢掉祖宗江山,崇祯帝感叹道:“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不过崇祯帝此时仍然心怀百姓:“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5]鉴于崇祯帝为人庄重,刚烈而死,清人于是赠其谥号为“庄烈”。

崇祯帝对群臣的指责反映出他无力回天的绝望。诚然,明朝灭亡的真正原因绝不是在崇祯时期形成的。《明史》认为“明之亡,实亡于神宗”,这句话揭示出了一个重要的现象:使明朝陷入内外交困的边疆危机,自万历年间就已经产生了。因此,探究明朝的“十七世纪危机”和崇祯帝的悲剧,还需要从万历末年开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