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胡惟庸党案:明朝政权建立初期的惩处与谋反

胡惟庸党案:明朝政权建立初期的惩处与谋反

时间:2023-08-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时,胡惟庸从定远前来投奔,被朱元璋任命为元帅府奏差。至正二十七年,已称吴王的朱元璋改元为吴元年,初步建立政权,作为“濠梁旧雄”中的一员,胡惟庸在同乡李善长的荐举之下,被任命为九卿之一的太常寺卿。最终,朱元璋借占城进贡事件,开始惩处胡惟庸等人。御史中丞涂节在这种情况下,出于脱罪的考虑,告发胡惟庸私通蒙古和日本,意图谋反。

胡惟庸党案:明朝政权建立初期的惩处与谋反

明朝开国之初,甚至在开国之前的吴王时期,便形成了朱氏皇族与“濠梁旧雄”共治的局面。朝廷要职都由“濠梁旧雄”充任。由于“濠梁旧雄”大多是武将,从而导致本应由文官担任的丞相、御史大夫等职,也都由武将来担任。比如李善长、徐达二人,曾分任左、右丞相,汤和、丁玉、邓愈也曾任左、右御史大夫。朱元璋委任“濠梁旧雄”,最为看重的是他们的地位和资历,而并非能力。比如他对待李善长的态度便是如此。

杨宪、凌说、高见贤、夏煜尝言:“李善长无宰相才。”太祖曰:“善长虽无宰相才,与我同里,我自起兵,事我涉历艰难,勤劳簿书,功亦多矣。我既为家主,善长当相我,盖用勋旧也,今后勿言。”[1]

据《明史·李善长传》记载,李善长为人心胸狭窄,喜欢排挤人。“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由于被封为第一开国功臣,李善长骄傲自满,朱元璋开始对他有所厌弃。于是在洪武四年(1371),李善长便致仕回到故乡

李善长离朝之后,由于徐达常年在外征战,当时主政的实际是中书右丞杨宪、中书左丞汪广洋,但二人很快被胡惟庸所取代,胡惟庸成为中书省的实际负责人。(www.xing528.com)

胡惟庸,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是第二批追随朱元璋的“濠梁旧雄”之一。至正十五年(1355),朱元璋率领徐达、李善长等人,夺取和州(今安徽和县)。此时,胡惟庸从定远前来投奔,被朱元璋任命为元帅府奏差。此后,胡惟庸先后担任宁国主簿、宁国知县、吉安通判、湖广佥事。至正二十七年(1367),已称吴王的朱元璋改元为吴元年,初步建立政权,作为“濠梁旧雄”中的一员,胡惟庸在同乡李善长的荐举之下,被任命为九卿之一的太常寺卿。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大封功臣,胡惟庸升为中书省参知政事。

洪武六年(1373),胡惟庸先后任右丞相、左丞相,主掌中书省,成为文官集团的首领。鉴于前任数人先后遭到朱元璋的猜忌而被罢官离职,胡惟庸采取了逢迎朱元璋的立场,从而在七年的时间里,一直受到朱元璋的信任与倚重。“惟庸亦自励,尝以曲谨当上意,宠遇日盛,独相数岁,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2]拥有权势之后,胡惟庸行事逐渐张扬,开始在朝廷之中培养私人势力。

胡惟庸的权势扩张,逐渐引起“濠梁旧雄”首领徐达、“江浙士人”首领刘基的不满,二人都曾建议朱元璋对胡惟庸加以约束。朱元璋对于胡惟庸也开始心生疑忌。最终,朱元璋借占城进贡事件,开始惩处胡惟庸等人。位于中南半岛的占城国,在明朝建立后前来朝贡,成为明朝的藩属国。洪武十二年(1379),占城再次前来朝贡,中书省却并未及时向朱元璋奏报此事,被朱元璋发现后,又将责任推诿给礼部。朱元璋盛怒之下,将中书省、礼部官员下狱。结果右丞相汪广洋作为替罪羊被赐死,而胡惟庸和六部官员坐罪。御史中丞涂节在这种情况下,出于脱罪的考虑,告发胡惟庸私通蒙古和日本,意图谋反。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不仅将胡惟庸处死,而且借机罗织冤狱,将包括“濠梁旧雄”在内的大量文武官员诛杀,一直到洪武二十三年(1390),仍在穷究余党,李善长也被迫自尽。“肃清逆党,词所连及坐诛者三万余人。乃为《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株连蔓引,迄数年未靖云。”[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