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本篇后人又称“老庄申韩列传”,是老子、庄子、申不害、韩非四人的合传。司马迁把法家和道家并列,因为他认为申韩思想归本于黄老。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①,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②。
【注释】①苦县:在今河南鹿邑县东。厉乡:一作赖乡,在苦县东。②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
孔子适周①,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②,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③。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④,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⑤,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⑥。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注释】①适周:到周都洛阳。②驾:坐车,喻出仕做官。③蓬累:蓬,草名,风吹则根断而随风飘转。累:转行的样子。君子不遇时则应如蓬草,随遇而安。④良贾深藏若虚:善于经商的人,深藏货物,表面上好像没有货物一样。⑤态色:做作的姿态。淫志:狂妄的志向。⑥纶:钓鱼线,谓鱼可钓。矰:系有丝绳的短箭,谓鸟可射。
老子修道德①,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③,关令尹喜曰④:“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⑤,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⑥,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⑦,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注释】①道德:道家学派术语。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原;德,是指遵循“道”去办事。老子的著作名为《道德经》。②自隐无名为务:老子的学说以深自韬隐不求名为追求的目标。③关:相传为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市西部。④关令尹喜:守关吏姓尹名喜。一说守关之令尹名喜。⑤著书上下篇:即今传的《老子》书,又名《道德经》,上篇道经,下篇德经。⑥五千余言:五千多字。⑦老莱子:相传春秋时隐士,见《列仙传》。《汉书·艺文志》有《老莱子》十六篇,早佚。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①:“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②。”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③。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④,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⑤”,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⑥。
【注释】①百二十九年:孔子死于公元前479年,《史记·周本纪》《秦本纪》载太史儋见秦献公在周烈王二年,即秦献公十一年,当公元前374年,上距孔子死为105年,此云129年有误。②始秦与周合三句:《周本纪》所载为:“始周与秦合而别,别五百载复合,合十七岁而霸王者出”,《秦本纪》同,语意恰与此相反。这是老子预言秦将并周。此“七十岁”,应从周秦两纪为“十七岁”。③段干:魏邑。李宗之后以邑为氏,姓段干氏。《魏世家》中有段干木、段干子等人。④绌:排斥。⑤道不同不相为谋:主张不同,就不能互相切磋。语出《论语·卫灵公》。⑥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老子之道,主张无为而听任自然的变化,保持清静将得事理之正。
庄子者,蒙人也①,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②,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③,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④。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⑤。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⑥,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⑦。然善属书离辞⑧,指事类情⑨,用剽剥儒、墨⑩,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⑪,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牲牛乎⑫?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⑬。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⑭,岂可得乎?子亟去⑮,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⑯,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注释】①蒙:宋邑,在今河南商丘东北。②漆园:地名,古属蒙县。③窥:探视,阅览。④要:主旨,主张。⑤大抵率寓言也:大体都是寓言。按《庄子》之文汪洋肆恣,用许多寓言设喻说理。⑥诋訿:毁辱。⑦皆空语无事实:庄子所言,如亢桑子居畏累虚,就是寓言而无其实。《庄子·庚桑楚》云:“老聃之徒有庚桑楚(即亢桑子)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垒之山(即畏累虚)。”⑧善属书离辞:连缀文字(属书)以成辞句。离:附丽。⑨指事类情:表达事理,形容情状。⑩剽剥:攻击。⑪使使厚币迎之:派人用重礼聘请他。⑫郊祭:祭天地。⑬大庙:读太庙,即宗庙。⑭孤豚:小猪。⑮亟去:赶快走开。⑯无为句:不愿受统治者的约束。
申不害者,京人也①,故郑之贱臣。学术以干韩昭侯,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
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②。著书二篇,号曰《申子》③。
【注释】①京:郑邑,在今河南荥阳东南。②刑名:即循名责实,法家学术的主张。刑,同形,实。③《申子》:其书早佚。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①。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②,韩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③,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④。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⑤。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⑥。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⑦。
【注释】①善著书:韩非著有《韩非子》五十五篇传于世。②韩王:韩国的末代国君韩安。③势:权势。御:控制,驾驭。④反举浮淫之蠹句:反而任用(举)一些浮夸淫乱的蛀虫小人在有能力的人之上。蠹(dù),蛀虫,指无益而有害社会的人。韩非著《五蠹篇》,认为儒者、游侠、纵横家、患御者(国君近臣)、工商之民都有害于社会,合称五蠹。法治要对这五种人实行专政。根据这一理论,中国封建社会制定的抑商政策,打击工商末技,影响深远。功实之上:指务功利讲实际的人。⑤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韩非认为,儒生用《诗》《书》之文,以古非今,扰乱国家法制,而游侠则以用武触犯国家禁忌。此为秦始皇提供了焚书坑儒的理论。⑥宽:国家安定。名誉之人:即浮淫之蠹。急:国家有事的紧急时候。介胄之士:披甲的战士。⑦这里所举《韩非子》篇名都是论封建集权专政的代表作。
然韩非知说之难①,为《说难》书甚具②,终死于秦,不能自脱。
【注释】①说(shuì):游说,劝说。②具:完备,透彻。指韩非论说难之理十分透辟。“说难”,就是分析游说诸侯听计之道甚难。(www.xing528.com)
《说难》曰:
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难也;又非吾辩之难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能尽之难也①。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②。
【注释】①凡说之难等句:总括一篇,意谓:大抵游说之难,不在于我拿不出有价值的建议为难,也不在于我对自己的建议论辩清楚为难,也不是我不能尽情说理为难。横失:读“横佚”,肆意尽情说理。②凡说之难三句:大抵游说之难,难在不知对方心意,而能对症下药去说服他。
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①。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②。所说实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③,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若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而显弃其身。此之不可不知也。
【注释】①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三句:所游说的人君,如果是一个好高务名的人,你用厚利去游说,那么你将被视为下流之人遭到卑贱的待遇,而被抛得很远。②所说出于厚利者二句:所游说的对象是一个重利的人,你用名誉去游说,那么,你将被视为迂腐,没有心计而不切现实,也一定不会被录用。③实为厚利而显为名高:骨子里求利,而表面上求名。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其所匿之事,如是者身危①。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善议以推其恶者,则身危②。周泽未渥也而语极知,说行而有功则德亡,说不行而有败则见疑,如是者身危③。夫贵人得计而欲自以为功④,说者与知焉,则身危。彼显有所出事,乃自以为也故,说者与知焉,则身危⑤。强之以其所必不为,止之以其所不能已者,身危⑥。故曰:与之论大人,则以为间己;与之论细人,则以为粥权。论其所爱,则以为借资;论其所憎,则以为尝己⑦。径省其辞,则不知而屈之;泛滥博文,则多而久之⑧。顺事陈意,则曰怯懦而不尽;虑事广肆,则曰草野而倨侮⑨。此说之难,不可不知也。
【注释】①夫事以密成五句:事情总是密谈而成功,泄漏真情而失败。游说时并不是本身言有所失,而如果触及到君主的隐私时,你的生命就危险了。②贵人有过端三句:君主(贵人)有错误,你却认真分析他错误的根由,你的生命就危险了。③周泽未渥也四句:相遇未厚而说了心里话,采纳你的建议有功也不感谢你(德亡),采纳你的建议失败了就怨你,要是这样,你的生命就危险了。周泽:相遇。未渥:还不亲密。④欲自以为功:想独占其功。⑤彼显有所出四句:君主宣言说做某事,而暗中却做另一种事,如果说者知道这一企图,那么你的生命就危险了。⑥强之以其所三句:强使君主去做他必然不做的事,阻止君主去不做他必然要做的事,那么你的生命就危险了。⑦故曰等句:所以说:与君主谈论大臣,你将被怀疑在离间君臣;与君主谈论近习小臣,你将被怀疑在借近臣小人而卖弄权势;谈论国君的爱好,你将被怀疑是在利用他;谈论国君的憎恶,你将被怀疑是在试探他。⑧径省其辞四句:你与国君要言不烦谈论,他认为你没多少知识而屈辱你;你旁征博引谈论,又认为你卖弄学问浪费了很多时间。⑨顺事陈意四句:你一味顺着国君谈论,会认为你胆小,如果你深思熟虑大发议论,又认为你粗野傲慢。
凡说之务,在知饰所说之所敬,而灭其所丑①。彼自知其计,则毋以其失穷之;自勇其断,则毋以其敌怒之;自多其力,则毋以其难概之②。规异事与同计,誉异人与同行者,则以饰之无伤也③。有与同失者,则明饰其无失也④。大忠无所拂悟,辞言无所击排,乃后申其辩知焉⑤。此所以亲近不疑,知尽之难也⑥。得旷日弥久,而周泽既渥,深计而不疑,交争而不罪,乃明计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以饰其身,以此相持,此说之成也。
【注释】①凡说之务三句:游说的诀窍,在于知道国君想要宣扬的事情就尽心宣传,想要遮掩的事情就闭口不提。②自多其力,则毋以其难概之:国君自以为得计,就不要指出其不周而难为他;国君勇于决断的事,就不要说出相反的判断来使他生气;国君自认为成功的事,就不要指出困难来阻止他。概:格,阻止。③规异事与同计三句:国君与某人同计,与某人同行,你大肆赞扬与国君同计同行的,绝对没有坏处。④有与同失者二句:国君与某人同失,你说某人无失也绝对没有坏处。⑤大忠三句:经过长期适应,国君认为你是大大的忠臣,言必听,计必从,然后你才可以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拂悟:抵牾,反对。⑥知尽之难矣:要做到与国君亲近,达到知无不言的程度是很难的。
伊尹为庖①,百里奚为虏②,皆所由干其上也。故此二子者,皆圣人也,犹不能无役身而涉世如此其污也③,则非能仕之所设也。
【注释】①伊尹为庖:伊尹曾为汤王作厨丁。②百里奚为虏:百里奚曾为秦穆姬之滕臣(奴仆)。③涉世如此其污:伊尹以庖厨干汤,百里奚以滕臣遇秦穆公,这两位贤人进入政权(涉世)竟迂回采取了卑下的办法。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①。其子曰“不筑且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知其子而疑邻人之父②。昔者郑武公欲伐胡,乃以其子妻之。因问群臣曰:“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关其思曰:“胡可伐。”乃戮关其思,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而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此二说者,其知皆当矣③,然而甚者为戮,薄者见疑④。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矣⑤。
【注释】①天雨墙坏:天下雨浸倒了墙。②知其子:不怀疑是自己儿子所偷。知,认识,了解,信任。③这两件事,邻人之父和关其思的见解都是正确的。④甚者为戮,薄者见疑:可是知者未得好报,严重的被杀头(关其思),轻微的被怀疑(邻人之父)。⑤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矣:认识事物并不难,而如何处置其所知(运用知识)很难。
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①。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②。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及弥子色衰而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尝矫驾吾车,又尝食我以其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故有爱于主,则知当而加亲;见憎于主,则罪当而加疏③。故谏说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之矣。
【注释】①刖:断足之刑。②矫:假称。③故有爱于主四句:所以,得到国君宠爱时,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而更加受宠;当国君憎恶时,你所做的一切都是错的,而更加疏远。
夫龙之为虫也①,可扰狎而骑也②。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③,人有婴之④,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之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⑤。
【注释】①虫:爬虫。②扰狎:训练熟习。③逆鳞:倒生的鳞甲,能刺人致死。④婴之:触及鳞甲。⑤则几矣:那就差不多了。
人或传其书至秦①。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韩王始不用非②,及急③,乃遣非使秦。秦王悦之,未信用。李斯、姚贾害之④,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⑤,使自杀。韩非欲自陈⑥,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申子、韩子皆著书,传于后世,学者多有。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
【注释】①传:转播。②始:原来,本来。③急:指秦攻韩急。④姚贾:秦上卿。⑤遗(wèi):送给。⑥自陈:当面剖白。
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①,放论,要亦归之自然。申子卑卑②,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③,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④。皆源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注释】①庄子:所著《庄子》五十二篇,推演道德,今存三十二篇。据研究,《庄子》一书是一部以庄子作品为基础的先秦道家思想总集,其中《内篇》七篇可以确定为庄周的作品,外篇的作者还没有定论。散:推演。②申子卑卑:申子自以名法为高,以老庄为卑卑。③绳墨:木工用以正曲直的墨线,引申作标准解。④礉(hé):苛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