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这是七十列传中的第一篇,夹叙夹议,是一篇提示义例的论传。列传借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的高风亮节为议题,纠正了关于他们饿死无怨言的说法。列传还将伯夷、叔齐与许由、务光对照,指出伯夷、叔齐是由于孔子称颂而闻名后世的,示例七十列传中的人物也将因太史公之笔而垂名后世。司马谈临终遗言:“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太史公自序》)。司马迁创作七十列传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神圣的使命。
夫学者载籍极博①,犹考信于六艺②,《诗》《书》虽缺③,然虞、夏之文可知也④。尧将逊位⑤,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⑥,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⑦,功用既兴,然后授政⑧。示天下重器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⑩,许由不受,耻之逃隐。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⑪。此何以称焉⑫?太史公曰:余登箕山⑬,其上盖有许由冢云⑭。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⑮。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⑯,何哉?
【注释】①载籍:书籍。②六艺: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③《诗》《书》虽缺:相传《诗》《书》是孔子删定的,《诗》三百零五篇,《书》一百篇。由于秦始皇焚书,《书》已残缺,汉代伏生所传之今文《尚书》只有二十八篇。④虞、夏之文:指《尚书》中的《尧典》《舜典》《大禹谟》等篇。⑤逊位:退位。⑥岳牧:岳,指四岳,即四方诸侯的首领。牧,指九牧,九州的行政长官。⑦典职:掌理政务。⑧授政:传让帝位。⑨重器:象征国家权力的宝物,如鼎等。⑩许由:传说的尧时隐士。尧打算把天下禅让给他,他拒不接受,逃到颍水之北、箕山之下隐居起来。⑪卞随、务光:均夏桀时人,传说汤让天下于卞随、务光。卞随不受,投水而死;务光以为耻,因而逃隐。⑫何以:拿什么,该怎样。称:赞扬。⑬箕山:在今河南登封南。⑭盖:传疑副词。冢:坟墓。云:语末助词。⑮吴太伯:周太王长子,让位于弟季历而逃至勾吴,事详《吴太伯世家》。伦:类。⑯文辞不少概见:记载卞随、务光的文辞却少许的梗概都没有。少,少许。概,梗概。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稀①。”“求仁得仁,又何怨乎②?”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③。其传曰④: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⑤。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⑥,盍往归焉⑦。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⑧,号为文王,东伐纣⑨。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⑩:“父死不葬,爰及干戈⑪,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⑫。太公曰⑬:“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⑭,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⑮,采薇而食之⑯。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⑰,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⑱,我安适归矣?于嗟殂兮⑲,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注释】①孔子曰云云:引文见《论语·公冶长》第二十三章。怨是用稀:仇怨很少。稀:很薄,很少。②求仁得仁,又何怨:引文见《论语·述而》第十五章。③轶(yì)诗:指下文的《采薇歌》,因其不见于《诗三百》中,故称轶诗。④其传曰:其事迹如下。这里的传作事迹解,也可能是摘取的司马谈原作。当然也可以解为《韩诗外传》《吕氏春秋》等古书上的记载。⑤孤竹:传说汤所封之国,在今河北卢龙一带。孤竹国君姓墨胎。⑥西伯昌:周文王姬昌,当时被纣封为西方诸侯之长,故称西伯。⑦盍(hé):通“盖”,于是。⑧武王:文王的儿子姬发,西周开国之君。木主:木牌位。⑨纣:商朝的末代帝王,名帝辛,字受德,以暴虐亡国。⑩叩马而谏:在武王的行军马前,拦路扣住马缰绳进行劝谏。⑪爰:乃,于是。⑫兵之:用兵器击打伯夷、叔齐。⑬太公:即姜尚,又名吕尚,字子牙,文王尊称太公望。⑭宗周:归服周朝。⑮首阳山:在今山西永济南。一说首阳即河南偃师西北的邙山,因日出先照而得名。⑯薇:可生吃的野菜。⑰西山:首阳山。⑱神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即炎帝,教民稼穑,故称神农氏。⑲殂(cú):死。(www.xing528.com)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①。”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絜行如此而饿死②!且七十子之徒③,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④。然回也屡空⑤,糟糠不厌⑥,而卒早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⑦,肝人之肉⑧,暴戾恣睢⑨,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⑩,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⑪,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⑫,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注释】①无亲:无私,不偏爱。与:赞助。②絜:同“洁”。③七十子:孔子的高足弟子七十二人,身通六艺。《仲尼弟子列传》载七十七人,七十是举其成数。④仲尼:孔子的字。独荐颜渊:有一次鲁哀公问孔子,他的弟子谁最好学,孔子独以颜渊回答,见《论语·雍也》第三章。⑤屡空:经常贫困。⑥不厌:吃不饱。⑦盗跖(zhí):相传春秋时反抗贵族的领袖,名跖,历代统治者诬为大盗,史称盗跖。不辜:无罪的人。⑧肝人之肉:挖人心肝当肉吃,见《庄子·盗跖篇》,此系寓言。⑨暴戾:残暴,凶狠。恣睢(suī):放肆行凶。⑩忌讳:避忌讳言之事,指法律禁令。⑪择地而蹈之:看准地方才踏步走路,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⑫径:小路。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①。”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②。”“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③。”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注释】①道不同,不相为谋:引语见《论语·卫灵公》第四十章。②富贵如可求:引语见《论语·述而》第十二章。③引语见《论语·予罕》第二十八章。凋:凋落,衰谢。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①。”贾子曰②:“贪夫殉财③,烈士殉名,夸者死权,众庶凭生④。”“同明相照,同类相求;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⑤。”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⑥,附骥尾而行益显⑦。岩穴之士⑧,趋舍有时若此⑨。类名堙灭而不称⑩,悲夫!闾巷之人⑪;欲砥行立名者⑫,非附青云之士⑬,恶能施于后世哉⑭?
【注释】①君子句:引语见《论语·卫灵公》第二十章。②贾子:即贾谊。以下引语见《鵩鸟赋》。③殉:牺牲生命。④凭(píng):仗恃,引申为贪求。⑤引语是从《易·乾卦》中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万物睹”脱化而来。⑥笃学:深深地好学。⑦附骥尾:喻追随贤者之后。骥,千里马。⑧岩穴之士:隐士。⑨趋:进取,指成名于世。舍,弃舍,指湮没无闻。⑩堙灭:埋没。⑪闾巷之人:普通的人。闾巷,指穷乡僻壤。⑫砥:磨刀石,用作动词,磨炼的意思。⑬青云之士:德高望重立言传世的人。⑭恶:何。施:延续,留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