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IM工程协同平台的应用
BIM工程协同平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应用:
(1)结合后世博央企总部基地项目的需求进行平台的定制。
(2)作为设计单位的设计协同工作试点平台,多个项目在此平台上开展相关试点研究。
(3)作为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的协同工作研究试点平台,在平台上开展工作,发布任务,验收工作成果。
(4)作为云虚拟化应用试点平台,在平台上为用户提供基于云的BIM模型浏览和设计工具。
(5)作为试点项目的移动式协同工作试点平台,支持试点项目参与方通过不同的平台、系统和终端登录平台开展移动办公。
2.BIM工程协同平台的创新性
(1)具备较好的承载能力,应用混合云技术可满足上百个项目同时使用,为后世博央企总部基地项目试点工作正常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基础。
(2)集成云虚拟化应用,通过云计算提供软件工具集成,可节约硬件资源的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
(3)促进协同工作方式升级,跨平台、跨系统,支持多个系统和终端平台协同工作。
(4)结合工程流程定制,平台可以按照不同项目的具体需求,实现按项目定制。
本平台可以作为工程行业通用平台推广,面向企业和项目进行定制化服务,打造基于云的协同工作环境。(www.xing528.com)
3.超大项目群性能模拟仿真设计技术
常规性能分析多以项目单体为主,忽略群体对单体的影响,难免会出现项目分析的结果好,但最终建成后效果不佳的情况。大型项目群性能模拟仿真,如果缺乏系统性、宏观性,更容易发生分析结果偏误,导致顾此失彼。为避免上述问题,针对后世博央企总部基地项目实际需要,提出了“BIM+GIS集成分析”的思路。在此之上,总结出“群体—单体—群体”的工作方法,提高了整体的设计品质。
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应用:
(1)通过研究BIM与GIS相结合,集成了整个后世博央企总部片区的地理信息和建筑群,包括建筑、公共设施、道路、水体等为性能模拟提供了前提条件,为性能化分析提供了数据基础。
(2)利用数据模型进行日照、风、交通、疏散、节能、环境影响等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项目群的集群性能仿真分析,避免了单体分析局限性,同时提升了项目群性能仿真分析的可靠度,为优化设计提供了有效手段,为项目群的整体性能参数提升提供可靠保障。
(3)按照“群体—单体—群体”分析原则,综合考虑了单体和群体之间的平衡,为项目群整体设计品质提供了保障。为全园区实现二星以上的绿色建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依托“BIM+GIS集成分析”方法,实施“群体—单体—群体”分析思路,考虑了单体和群体之间的平衡,提高了设计的品质。为全园区实现二星以上的绿色建筑的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项目群的规划设计、绿色建筑等领域可以进行广泛推广。
4.超大项目群工程量与造价数据共享
后世博央企总部基地项目中实施了基于BIM的工程量与造价数据共享技术研究。梳理出“材料量(M)-工程量(Q)-造价(C)”三步走的方法,实现基于BIM模型构件的材料量统计技术,并将设计模型与BIM工程量进行打通,进而为项目造价提供有力的支持。在案例项目中进行基于BIM的工程量和造价数据共享实践,并形成一套工作方法。研究成果不仅为项目单体造价控制提供了有力的抓手,同时为超大项目群工程量和造价数据提供了基于BIM的共享技术手段,为跨项目的协调工作提供了指标依据。
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应用:
(1)项目群的单体BIM模型集成材料量清单,该清单随着设计内容的变化而实时变化,建设方直观地把控项目材料量使用情况,对项目的概算编制和缩短招投标进度起到重要的作用;
(2)通过将地下共通建筑BIM模型集成到GIS平台,清晰、透明的工程量信息对进行相关工程协调工作带来帮助,缩短了解决问题的周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