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险抢修,是遭敌空袭后,为确保作战、生产、工作、生活需要而对受破坏的各种“生命线”系统、重要企业、交通和通信枢纽设施等进行的紧急维修、加固、拆除等行动。信息化条件下,各类“生命线”系统、重要企业、交通和通信枢纽设施等,不仅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而且是维持战争,保障作战行动的“生命线”。同时,也是“五环”“六环”空袭理论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它们往往会成为敌空袭的重点对象而遭受严重的打击和破坏。科索沃战争中,从1999年4月6日开始,一直持续到战争告终,为了尽快达成战争企图,北约集团开始了第三阶段空袭:全面打击阶段,对南联盟境内的所有目标进行全面打击。空袭重点由军用目标转向治安、经济和交通等民用目标。目的是破坏和削弱南联盟的经济实力和战争潜力,动摇南联盟人民的战争意志,加速实现迫使南联盟屈服的政治目的。这一阶段,南联盟内务部、警察总部等政府机构、汽油生产及储存设施、无线电通信及广播电视设施、飞机场(库)、重要的高速公路桥等民用基础设施均遭到了猛烈攻击,南联盟20余家医院、250所学校、50多座桥梁、12条铁路线、5条公路线、5个民用机场被摧毁,39%的广播电视转播线路遭严重破坏。仅交通枢纽一项,战后南联盟架设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36座桥梁就被炸掉33座,而建于萨瓦河上的桥梁,除贝尔格莱德多瑙河大桥因平民百姓实施“人体盾牌”战术而得以幸存外,其余只剩下2座未被摧毁。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伊拉克大量的基础设施和电视通信系统、电力系统、炼油系统等也都遭到了对手的猛烈空袭,并由此而遭受了很大的破坏和损失。因此,人民防空行动指挥员和指挥机关,在组织开展消除空袭后果行动时,应注意加强抢险抢修行动的组织与实施。
战时抢险抢修行动的内容主要包括:修复和加固被破坏的防护工程,以便保护人员、物资免遭敌人再次打击时的杀伤和破坏;修复被破坏的电信线路、供水供气管道,抢建迂回电信线路、供水供气管道,限制供水网、供电网、燃气管道及其他网络上的故障范围,以保障群众生活、工作和作战需要;拆除或加固因空袭造成的具有安全隐患,特别是影响救生工作和阻碍安全行动的建筑物;清除空袭造成的路障,在废墟中和沾染区内修筑车行道路,保障车辆和人员通行等。(www.xing528.com)
由于抢险抢修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是一项耗时耗工的行动。因此,抢险抢修行动一般由人民防空抢险抢修专业力量为主,广泛发动群众相配合,多种专业力量和行动同步实施。实施时,应广泛运用各种机械设备,扩大作业面,争取时效和增强持续行动能力。开展行动应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重点对影响救生工作的地段和对人员生命安全有威胁的地带(火灾区、洪水区、燃气区),以及影响作战行动的地段进行紧急加固、抢修、拆除和清障。对一些重要的经济目标和“生命线”系统,应做到边炸边修、随炸随修、再炸再修,确保其功能能得到较好的恢复。据一些资料反映,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由于组织得力,一般在空袭过后20分钟内即能恢复供水、供电。即使贝格莱德市发电厂遭到了美军石墨纤维炸弹的特种攻击,其后数小时内也恢复了供电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