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使人民防空志愿者队伍遂行任务时能够解难而不添乱、有序而非无序,由人防协会和志愿者协会及高校团委等相关部门,对人民防空志愿者队伍加强规范引导,建立好管理机制,对于利用好人民防空大学生志愿者队伍这一力量,至关重要。
(一)健全法规,加强组织建设
在大学建立人防志愿者队伍,必须建立好各项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明确大学生人防志愿者队伍的职责和大学生志愿者的权利、义务,规定政府、人防部门和社会各方对志愿服务事业的支持和保障,充分体现出倡导志愿服务精神、规范志愿服务活动、保障志愿者的合法权益。
将人防志愿者队伍在高校纳入社团管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树立品牌形象,提升社团归属感。塑造优秀的品牌形象,提高社团凝聚力。将热心人防事业、有专业技术知识、拥有奉献精神的大学生吸收进来,更好地服务学生,服务社会。
(二)加强课内外教学,提升服务水平和意识
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在校内开设人防课程作为学生的通识课程,普及人防知识,增强国防意识。在课堂外,大学生人防志愿者队伍通过定期进行人防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培训,定期组织活动,掌握更多的人防救援方法与手段,他们将成为高校普及人防工作的一支先锋力量,将成为人防工作的宣传员、引导员、救助员、预警员、治安员。通过课内外教学实践,不断提升人防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水平和意识,不但能增强大学生专业知识的社会实践,还能服务社会,帮助他人,更好地体现自身价值。
(三)重视培训,健全激励机制
国家人防办颁布的《人民防空训练与考核大纲》群众防空组织分册明确规定,人防志愿者队伍可参照大纲的规定开展训练。各地人防部门大多制定了防灾救灾应急救援预案,但在组织志愿者队伍训练方面还有些不足。应该注重适用性和实用性,充分考虑到本地区的各种实际,因地制宜,重点放在各种危害源和重点目标的防护与救援上,锻炼、提高志愿者队伍的应急救援能力。
人防部门应对人防志愿者队伍遂行任务的救援行为提供相应的法制保障,制定人身保险、抚恤、优待等配套措施,一旦发生意外或遭受人身财产损害时,能获得合理的补偿或赔偿。
对优秀大学生志愿者颁发证书等奖励,不断增强志愿者的荣誉感、归属感。还可以通过服务行为,增加社会实践的水平,并得到相应的社会实践学分,高校对学分认定上要给予支持。(www.xing528.com)
要在人防志愿者队伍的建设过程中激发大学生的热情,使他们在志愿服务中感受到乐趣,建立起人性化的激励机制,使他们的需求能够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得以实现和满足。同时,也能在激励中提高工作效率,达到双赢的效果。
(四)建立人民防空志愿者信息库,进行科学编组
志愿者招募工作要以各高校大学生为主体,建立一个大学生志愿者信息库。比如,各大高校志愿者协会定期招募志愿者,尤其在新生开学季,加大宣传志愿者的重要意义,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充实志愿者队伍。根据专业、特长分类建立志愿者信息库,根据人民防空任务要求及专业适应性,可以划分为宣传教育、疏散掩蔽、预警防范、抢险抢修、医疗救护、消防、治安、防化防疫、通信、运输等专业志愿者队伍。一方面,大学生学以致用,可以增加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兴趣;另一方面,能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对相关服务对象的志愿服务,达到更好的服务效果;同时大学生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有一定专业认知,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教学形式。
建立人民防空志愿者信息库,有利于科学编组,利用网络信息化手段,进行信息采集,空袭来临或者面临重大灾难时,实现人防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的即时组队和行动,有效完成人防任务。
(五)加强交流与合作
加强同各地人防部门的合作。这是各级人防部门在推进民防进校园工作和高校深入合作的新模式。要对人防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给予指导和培训,在战时和平时将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统一管理和部署,以更好地配合人防专业队伍的防空、抢险救灾等任务。
加强高校间的合作交流。高等院校是人防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的直接管理者,更肩负教育学生的神圣职责,高校间加强交流联系,是探索实践新路子的必由之路。不同高校打破校际思维,共同研讨问题出路,共享好的经验成果,为人防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建设凝聚业内合力,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公益实践和专业知识实践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和更人性化的服务。
加强行业间和区域间的合作交流。人防教育涵盖了国防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防灾教育、道德教育等多方面内容,人防公益实践也与其密不可分。借鉴其他行业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先进经验,在公益实践中,也可以与不同志愿者服务合作,更好地提高人防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的服务水平和能力。加强合作交流和跨区实践,共同积聚人防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建设区域合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